第八十五章 蹊徑(上)(2 / 2)

入慕之賓 海青拿天鵝 3047 字 2個月前

晚膳仍是在齋宮之中,我陪坐在太後和皇

後身邊,為二人布菜。

這一次,自然不會出現什麼薺菜和豆芽,太上皇也沒有再吃得像數米粒一樣艱難。蘭音兒和侍奉的女冠們頻頻望向太上皇的食案,隨著盤中的食物一樣樣吃乾淨,她們的神色也變得輕鬆起來。

仿佛玉清觀庖廚的麵子又回來了,她們與有榮焉。

“想當年,妾也曾與靜慈昭容有過一麵之緣。”膳後閒談之時,太後忽而歎口氣,對太上皇道,“今日見到她的牌位,算算日子,才察覺竟是過了許多年了。光陰如梭,物是人非,妾也老了。”

太上皇道:“這些年,一應祭祀之事,全仗宮中主持,有勞了。”

太後道:“上皇哪裡話,分內之事罷了。”

此時,景璘在一旁道:“方才母親說,當年曾見過靜慈昭容一麵,不知是何時何處?”

“那時穆皇帝還在,先帝仍是皇子。”太後道,“上巳端午之間,穆皇帝十分喜歡到驪山行宮去觀景獵鹿。那一回,他召了百官攜家眷隨行。妾的父親那時剛剛進翰林院,也得了機會,帶著妾去了。”

聽到“驪山行宮”幾個字的時候,我定了定,不由將目光掃向對麵。

景璘聽得很是認真,似乎破天荒的對這種陳年舊事來了興趣。

太上皇坐在他的位子上,正拿著一杯茶品著,看不出有何感想。

“那時,妾遠遠望著,隻見那時何等無雙的美人。”太後說著,頗為神往,對太上皇道,“

以至於後來每每想起,仍覺得這時節的驪山行宮才是真正的美景無雙。”

太上皇微微頷首,並不說話。

“如此說來,朕倒是從不曾在這般時節去驪山行宮。”景璘道,“先帝時,每逢春遊,都是去同春園。”

坐在下麵的趙王笑道:“先帝不喜驪山行宮道路顛簸,

故而少去。不過驪山行宮的春景,確是一絕。”

景璘看上去越發有興趣,思索一會,對太上皇道:“聽聞上皇在洛陽之時,時常田獵?”

“正是。”

“上皇這些日子都在京中,殊為難得。”景璘道,“想來,上皇在洛陽的獵苑裡也是膩了,既然正逢時節,不若與朕一道去驪山行宮獵鹿,如何?”

我正在為明玉倒茶的手,頓了頓。

明玉眉梢微抬,瞥我一眼。

“昱之相邀,恭敬不如從命。”隻聽太上皇答道。

我看著明玉杯子裡那溢出的茶水,平靜地放下茶壺,用巾子擦了擦。

景璘很是高興。

趙王是個十分懂得助興的人,稟道:“二聖同幸驪山行宮,乃是盛事。臣有一議。此事既然因感懷穆皇帝而起,不若就效仿穆皇帝當年做法,邀百官同行。君臣同樂,定然可傳為天下美談。”

這便是睜眼說瞎話了。

什麼君臣同樂。穆皇帝帶著許昭容和百官去驪山行宮那一年,是他最後的一年。縱然身患重病,穆皇帝仍堅稱自己得的是小病,大罵太醫院的都是庸醫。那場遊樂,是他最

後一次大宴群臣,然後,就臥病不起直到咽氣。

景璘當即道:“皇叔所言有理。”

說罷,他轉向景瓏,道:“正好琅琊王也在,京中子弟久聞卿盛名,此番,當在眾人前一展身手。”

我知道景璘的心思,人越多越盛大,太上皇的死就越顯得坦坦蕩蕩,是他命不好而絕非有人暗算。

景瓏一口應下,而後,卻聽他問道:“玄真姊姊去麼?”<hr>

今明兩天鵝都有事,更一章。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