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宅中,兄長便讓阿譽、阿諶和阿珞去習字。
孟氏當年琴棋書畫無一不通,這些年,三個小兒的課業都是她親自來教。而阿珞一直由孟氏帶著,故而雖年紀最小,識字卻是出色。
阿譽和阿諶則一向不大喜歡讀書。據孟氏說,這些年,都是太上皇管教著,時不時查看課業,這才讓他們乖乖就範。
在花廳裡坐下時,兄長頗有些感慨,對我道:“我這個兄長,到底是失職了些。若非上皇照料,我們家不知要變成什麼樣。”
我說:“那些變故皆非你我可為,兄長便不必自責了。”
兄長道:“我常想,當年我亦反對父親出征。若我再堅定些,果真將他攔住,或許一切都會大不一樣。”
我怔了一下。
有那麼一瞬,我很想將太上皇昨夜的話說出來,告訴他,征北戎的大敗,或許是有人故意為之。可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
太上皇說過,趙王的事,除了他和呂均,隻有我知道。他既然沒有告訴兄長,那興許有不告訴兄長的道理,這秘密,該讓他自己開口才是。
許是發現我沒說話,他說:“你還在想著祝夫人那事,是麼?”
我抬眼。他不提這個,我都快忘了。
“兄長聽說了?”我說,“聽誰說的?”
“除了上皇還有誰。他說,昨日他來到時,看到祝夫人的馬車停在外頭。他不想打草驚蛇,恰好看到阿珞在外頭玩耍,就讓她帶著悄悄走了
進來,做賊一般聽了壁角。”
說著,兄長苦笑:“堂堂太上皇,竟去聽壁角。有時候我覺得他在我麵前太坦誠了些,與從前全無變化。”
我看著他,好奇道:“兄長覺得坦誠不好麼?”
“於友人而言,這自是大好,可這並非為君之道。”兄長道,“阿黛,他如今是太上皇,無論外頭有多少人不承認,他都是實實在在掌握天下的天子。天子,在所有人麵前都是天子,友人或妻兒,皆無例外。所謂帝王之術,看似無情,卻是帝王的生存之道。企圖不遵循這道理的帝王,大多沒什麼好下場。”
我哂然。
這話確實是道理,我沒什麼可反駁的。
兄長看著我:“可覺我後麵說的這些,有幾分耳熟?”
我頷首:“父親當年說過。”
兄長喝一口茶,淡淡道:“可惜他說得振振有詞,可最不當一回事的卻是他。若他早早激流勇退,我們家也不必遭遇那等橫禍。”
我不解道:“兄長先前勸我摒棄過往,接受這婚事。如今卻又告訴我,帝王最是無情麼?”
兄長反問:“這二者之間,難道有所相悖麼?你當初說要與他約法,還說有朝一日要暴斃讓位,我反對過麼?”
我結舌。
他確實沒有反對過。他隻擔心太上皇不會答應。
驀地,我覺得兄長果然不是什麼正人君子。
大約看出了我的心思,他說:“我雖覺得你與上皇緣分未儘,成婚無妨。可你們二
人若有朝一日不能同路,卻也不必勉強。阿黛,若說父親真的教會了我什麼道理,那便是這世間並無不會變的事,須順其自然,切不可有執念。”
——我是我,彆人做不到的事,我能做到。這話,莫說十年,便是過了一百年也是一樣。
我想起了他說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