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在即,日日晴天。
夜晚,星辰布滿盛夏的夜幕,彙作天漢,橫跨夜空。
宮學裡,女學生們每日不離口的話題,便是關於那七夕之夜的。
七夕乞巧,乃自古以來的風俗。
三日前,朝廷裡的中尚署已經將乞巧所用的七孔金細針送到各宮之中。阿黛身為鄭國公之女,宮學裡的公主伴讀,也得了一根。
她將那針看一眼,隻覺無趣,收進了荷包裡。
旁邊,正在課間休憩的公主、宗女和一眾伴讀們嘰嘰喳喳,說著七夕夜裡的安排。
香案如何擺,金盤和羅帳要什麼款式的,在月下做的針線,究竟要繡什麼樣的圖案……樁樁件件,都有講究,每年的講究又大不一樣。
“無趣。”正說得熱鬨,忽而有人道,“年年都是這些,有什麼意思?弄得再熱鬨,拜一拜月亮也就過去了。乞巧乞巧,我這些年乞巧許了那麼多的願,也沒有一樁成過的。”
眾人看去,隻見說這掃興話的是鹹寧公主。
在一眾公主之中,鹹寧公主最得皇帝寵愛。
眾人麵麵相覷,隨即有人輕笑一聲,道:“我等自幼住在深宮大院之中,什麼事都遇著規矩,條條框框不得逾越,自是無趣。可若在民間,可大不一樣。”
說話的是隆鄉郡主,在宮學之中,數她最精通遊樂之事。
“哦?”鹹寧公主道,“民間有什麼好玩的?”
隆鄉郡主道:“那可多了去了。有一樣,是近年剛剛興起
的,名叫流燈乞巧,公主可聽說了?”
鹹寧公主搖搖頭,好奇道:“那是何物?”
“所謂流燈乞巧,便是取一盞河燈來,將自己的名字寫了或繡了,七夕之夜,對月許了願,塞到河燈裡。”隆鄉郡主道,“然後,將這河燈拿到水邊去放了。”
眾人聽著,神色並無多少打動。
“這不就是尋常的流燈許願?”有人道,“哪裡有趣了?”
“這可與尋常的流燈許願不一樣。”隆鄉郡主道,“一來,那河燈都是特製的,底下有專門放許願箋子的地方,七夕前才會上市。二來,這許的願不許彆的,專許姻緣。”
聽到“姻緣”二字,女子們都來了興趣。
“如何專許姻緣?”
“那河燈隻在上遊上放,讓它順水漂走,漂到下遊去。”隆鄉郡主道,“若月老肯保佑,就會讓心儀之人拾到,成就那上佳的姻緣。”
“若無心儀之人呢?”有人插嘴問道。
“那也會配得如意郎君。”隆鄉郡主道,“七夕乃牛郎織女相會之日,隻要心誠,月老便格外肯幫忙。”
有人忍不住問道:“郡主怎知?”
隆鄉郡主神秘一笑。
“前年的新科狀元李琇,娶了個小吏的女兒,你們可聽說了?”
眾人紛紛點頭。
那李琇長相頗為俊俏,還年輕未婚,中狀元時,曾讓不少人為之傾倒。可這位人中龍鳳最後迎娶的,竟非富非貴,而是個小戶人家的女子,父親不過城門小吏,這
讓不少人跌掉了下巴。
隆鄉郡主壓低聲音:“據說那女子,就是在那流燈乞巧之時,放了一盞河燈,恰好讓李琇拾到了,於是順利得了這乘龍快婿。”
“當真?”眾人吃驚。
“騙你們做什麼。”隆鄉郡主道,“我還打聽到了,她當初放河燈的地方也不遠,就在金光門的漕渠邊上。那燈順著渠水一路漂,彙入西市的放生池裡。那夜,李琇也就在放生池邊上賞月,拾到了那河燈。沒多久,他們就成婚了。你們說,這不是月老幫忙是什麼?就是因為這流燈乞巧靈驗,這兩年才愈加風靡。尤其是七夕夜漕渠邊上,未婚男女都湧過去。女子在上遊金光門放燈,男子在放生池拾燈,人擠人,熱鬨得很。七夕過後,也不知有多少人就成了好事。”
眾人麵麵相覷。
“可惜我等出身貴胄,七夕夜裡定是要在家乞巧的。”有人幽幽道,“這等俗世之樂,卻是無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