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在江南偌大的名頭名聲,顯然更多是靠著那沉雄瑰麗的詩詞贏來的。
黃宗羲看著陳子龍搖頭苦笑,“子龍兄休要取笑。小弟此番起來,乃是有大事相告。雖說明日的《京報》也能看個通透,然能早入耳一時,便定可叫二位賢兄早歡喜一時。”
陳子龍、顧絳相互看了一眼,全都茫然。遂轉過頭來,靜聽那黃宗羲緩緩道來。
而後陳子龍就如是被針刺了一下,蹦跳起來,大喜道:“陛下果然發大軍北伐中原?”
聯虜平寇的策略,雖然朝野上下支持者甚多,但也並非沒有反對者。就是東林黨一係中,都有陳子龍、黃道周、堵胤錫等人竭力反對者。
隻不過大勢滔滔,些許逆流,眨眼間就被浪濤覆沒了。
“此一時彼一時也。當年韃虜兵強馬壯,朝廷兵少將寡不提,上遊更有左良玉坐觀天下,心懷叵測。便是朝廷有心北上,亦無力應付。然而今天佑大明,叫左良玉壯年而逝,其人即亡,三十六營將又如何再敢抗拒朝廷,而俯首一孺子?數十萬左軍已儘歸朝廷所有也。”
“南北之勢亦由此而逆轉也。”
“更兼之那韃虜主力如今已經儘數陷於山陝,中原空虛,齊魯空虛,北直隸空虛。此正是陛下奮祖宗之餘烈,北複中原,重興大明之天賜良機。”
黃宗羲言辭激烈,慷慨激昂。但他說的也的確有一定道理。
陳子龍、顧絳兩個就頻頻點頭。
李自成想要放棄晉西,大軍通通撤去關中,以便縮小自己的防禦圈,鞏固自己在東線的防線,集結調動更多的兵力來與阿濟格軍決戰。那滿清又如何願意眼睜睜的看著晉西的一支支大順軍退去關中?多鐸肯定出兵竭力阻擊。
如今晉南的廝殺根本沒有因為局勢明朗而有所減弱,反而較之先前更勝一籌了。滿清的大軍主力全集中在了晉南,河洛隻有少量綠旗兵駐守,根本不堪一擊。
士氣低迷的李順軍在拚命後撤,士氣高昂的清軍則在儘可能阻截李順兵馬的撤退。大明卻趁虛而入,正好一舉拿下河洛。
這種情況下,多鐸聞警後便是想要立刻撤出大軍也很難。因為這稍微不注意,那就是兵敗如山倒。
陝北戰場也是如此。
崇禎帝這個時候出動大軍北伐,講真的,這真的是一個很好很好的時機。
“好消息,果然好歡喜。就為此事,便當浮一大白。”
陳子龍、顧絳全都高聲叫起。前者的態度不用多說,後者絕了科舉之心後,就遍覽曆代史乘、郡縣誌書,以及文集、章奏之類。在曆史上的南明,他由昆山縣令楊永言之薦,投入南明朝廷,任兵部司務。遂撰成《軍製論》、《形勢論》、《田功論》、《錢法論》,即“乙西四論”,為行朝出謀劃策,針對南京政權軍政廢弛及明末種種弊端,從軍事戰略、兵力來源和財政整頓等方麵提出一係列建議。
可以說,這也是一個紙上談兵的佼佼者。
但縱然都是紙上談兵之輩,可至少也要懂得一些兵書,二人對天下大勢都甚是了解,知曉滿清主力已經儘數陷在了山陝,與李自成的激戰當中。此時中原空虛,齊魯、北直隸空虛,朝廷趁機發難,真的很可能一舉翻盤的。
大喜之下,就如是杜甫聽到了官軍收河南河北,初聞涕淚滿衣裳,漫卷詩書喜欲狂。端的神采飛揚。
黃宗羲看到二人這般的高興勁兒,自己也樂得高興。
但三人也都跟崇禎帝一樣,隻想著南明朝發出的‘百萬’大軍,而把鄭芝龍拋在了腦後。
可憐的鄭芝龍啊,為大明立下了辣麼多的汗馬功勞,轉眼就成為了過去式。崇禎帝和他的大明朝都是還沒過河呢就先把橋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