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芝龍與大明王朝翻臉了,這消息對於鄭軍內部也是有不小的震動的。
各人反應不一,讚同與反對都有,激動和憤怒並齊,而更多的則是無所謂。
比如那些難民,他們管鄭家造不造反呢。自己吃鄭家的,喝鄭家的,用鄭家的,住鄭家的,早就跟定了鄭家了,國公爺造不造反都一樣。
鄭家不少人都已然眼中隻有鄭芝龍而沒有大明朝崇禎帝了。
但劉國軒不是。
他投鄭家隻是因為鄭家給的軍餉高,雙方是員工和老板之間的雇傭關係,而不是生死相依的不離不棄之關係。
劉國軒很為鄭芝龍的決斷而激動,原因是這叫他看到了自己‘出人頭地’的機會了。
鄭軍的兵強不強?
在鄭家待了兩年的劉國軒很有體會,也很有發言權。在他看來,就大明朝的兵馬,那根本是不能跟與鄭家相比的。
關外的韃子能依靠著幾萬真韃就搏下了這般大‘江山’,鄭家如何又不能了?而且坐擁南洋,壟斷中外貿易的鄭家,優勢更加明顯。
但鄭家的缺點也很一目了然,那就是人太少了。
上頭先前似乎是在有節製的緩慢發展,也就是他們從閩地出發前,鄭家才有了那麼點要暴兵的苗頭。
如此可不就是他這般無有後台無有靠山之人的大好機會麼。
你軍隊一擴編,那首先要提拔的就是他們這些軍官,劉國軒真是期盼著自己能水漲船高。
所以,能得陳輝這種大將的歡喜自然是好事,得不到,也不值得他劉國軒三哀五歎。
城門樓很快就冒起了滾滾的硝煙。一顆顆炙熱彈還沒把它轟塌,卻已經先叫其內部燃起了大火。
一門門火炮依次在陳輝麵前轟響,寧海城裡的清軍就仿佛是驚濤駭浪中的小舟,隨時可能翻覆。
等到盾車掩護著臼炮就位,把一顆顆開花彈送上城頭時候,陳輝隻把手向前一揮。一個營的軍兵就抬著長梯直撲了上。
那可不就是秋風掃落葉一樣把寧海城給拿下了。
城內的清軍非死即逃,卓布泰首級被捧到陳輝跟前時候,兩眼怒睜,也沒個鳥用。
兩個哨城內的守軍也是一般無二的命運,除了逃跑就隻有受死,鄭軍登岸時候很慎重,可軍兵一旦鋪展開來,進展卻是一個神速。
這根本原因就是山海關的守軍不多。
五千人看起來很不少,但分布在多座哨城和大小七座連城之內,卻根本不夠用。
錯不是人少,滿達海何以到這個時候了,都還沒有派援軍趕去寧海城?從山海關的關城到東麵的寧海城可近的很。
而對於鄭鴻逵呢?大軍湊齊了,開打就是。
奪下寧海城,再掃蕩了兩個哨城,南翼城就在鄭軍的眼前了。
滿達海也終於看到了鄭軍,從服遠樓上遙望大海,黑壓壓的戰船仿佛把海洋都給遮蔽。而再去看南翼城的南麵,一門門大炮雖然沒有被陽光的照射搞得直耀眼,可黝黑的炮口還是讓他眩暈。
狠狠地一拳打在憑欄上頭,滿達海心中充滿的憤怒與憋屈。
他相信大清肯定比鄭氏強,但鄭家就是靠著水師的便利頻頻占到便宜。當初的一戰戰是如此,眼下也還是如此。這種憋屈已經不是一次兩次,那滋味真的是能叫人爆炸的。
天色暗淡下,月亮已經爬上了半空,雖然還慘白的如一塊毫無光澤的鵝卵石。
鄭軍的炮聲也突然停了下來。清軍一開始還沒意識到,很多人還死死地窩在藏兵洞裡,可慢慢的,慢慢的,越來越多的人清醒了。
他們意識到鄭軍的狂轟濫炸已經告一段落了。於是,一個個都很艱難很艱難的站起身來,在藏兵洞內蹲了這麼就,他們的骨頭仿佛都已經僵硬了。
前後小兩個時辰的炮擊,強度越來越大的炮擊,這真是太猛烈了。全然超出了他們的想象。先前都說明軍的紅夷大炮厲害,但拿明軍的火力來與鄭軍相比較,那真的是對鄭家的侮辱了。
南翼城處六七百人的清軍,有誰經曆過這般強大、持久的炮擊?
沒有,一個也沒有。
不管是遙遠的寧遠之戰,還是前幾年的鬆錦決戰,明軍的火力比之鄭軍這一門門大炮的狂轟濫炸,那完全就是孫子輩的。太小case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