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伯彥興致訕訕的回相州去了。趙構再次拒絕了他的去相州的提議。
然後趙構在磁州城內就一等又是半個月。
這半個月裡,南麵不斷的有消息傳送來,比如河北河東宣撫使範訥和北道總管趙野的消息,兩人都在河北,手中都握著軍隊。
範訥原來駐守在滑州一帶,守衛黃河。得知金軍繞道渡過黃河,包圍東京,他擁兵自衛,不敢進軍救援京城。後來,他竟領兵南下,繞著東京,去往南都應天府。
北道總管趙野原來駐守在北都大名府,獲悉京城被圍,他一度稱病不出。後來,他也領兵南下,去往南都應天府。與範訥兩軍合為一軍,兵馬甚是眾多,對外自稱“宣總司”,卻就是不敢向東京前進一步。
而東京城下,金軍與宋軍交戰半月的光景,占據了一定的上風,但也還是未能取得壓倒性的優勢。
趙構還收到了康王府傳來的消息,卻是那郭京已經被殺了。康王府並沒什麼真正的大本錢,可殺死一個區區副都頭還是做得到的。即便這個副都頭已經得到了殿前指揮使王宗濋的賞識,認為這是一個奇才,能擲豆為兵,且兵能隱形,隻要讓他用六甲正兵,得七千七百七十七人,便可以破敵致勝,甚至生擒活捉了金軍二帥而是等閒。
但趙桓還沒應聲,何栗、孫傅等執政大臣也還在猶疑,郭京雖然受到了一些追捧,但他還就是個拱聖軍的副都頭罷了。
趙構歎息一聲,沒了這郭京,東京城總能多堅守些時日的。趙宋天下真的是病的不輕,不止皇室沒了血性,就是那些大臣們都腦殼壞掉了。
把郭京一個區區的副都頭一躍提拔為武略大夫兗州刺史,何其可笑?
再有就是趙桓,他為了安撫軍民之心,穩定局勢,專門下詔所:朕屢次遣使通好,使者交馳於道路。然而敵勢不已,憑陵侵犯,皆緣將帥未能協心,遂使一歲之中郊畿再次遭擾。朝廷豈肯以地與人?已召諸鎮兵馬入援,拱衛王室。在京軍民,宜體會朕意,無為驚擾。”
這詔書傳出來之後,有沒有新的兵馬進入東京城,這消息還沒有更新,但趙構這兒卻冷灶變成了熱灶,哪怕他已經閉門不見,隻靜觀時局,以候皇命。
可河北西路提點刑獄王起之、提舉常平楊淵、提舉常平茶鹽公事秦百祥等人,還是紛紛趕來磁州參拜他。原因很簡單,朝廷要各地援軍拱衛京師,那必然是要設立頭首的,偏偏趙野和範訥二人不爭氣,而且這等差事一般都是親王遙領,做個幌子。
趙構顯然就是一個現成的牌位。
這些人就是來趙構這兒討個好,之前他們也收到過趙桓的勤王詔書,可他們不敢去啊。但他們也不會去投效金人,如此就需要尋個借口或是立下功勞,省的金兵退去後,朝廷回過頭來尋他們算賬。
王起之、楊淵、秦百祥等人本皆受命在黃河南岸防禦,他們本應駐紮在黎陽的,現在他們是私自離開駐地,跑到磁州來。
趙構看他們不起,就一直把人晾在磁州。
除了這些個官兒,趙構在磁州期間,磁、相、衛、邢、洺等州百姓以及諸土豪,皆前來護衛,內中很有些人一再請求他早日起兵,殺回京城。
趙構當然不同意。雖然這樣一來是痛快了,但卻失去了河北宋軍的支持。
宗澤、汪伯彥、王淵等人且不說,就是大名、河間等地的兵馬也會跟他形成巨大的隔閡。甚至會對他謀劃應天府的兵馬形成重大的障礙。
後者實力還是不弱的,是眼下宋軍中一支很重要的力量。
他就隻解釋說,自己隻是奉命出使,並未得到起兵的聖旨,故不敢擅自起兵。然後再說自己已經派人攜帶蠟書入京,向聖上奏陳河北事宜以及軍民之情,現在隻能就地待命。
把自己偽裝成一個再純潔老實不過的小白鼠。
如此,直到耿南仲的到來,一切才有了分說。
而至於為甚跟聶昌等人一起出使金營的耿南仲,竟然跑來磁州了,這原因很簡單。他是走投無路了。
耿南仲與聶昌沒見到斡離不,而是先見了粘罕。言語上很是交鋒了一場,尤其是聶昌,骨頭甚是硬。
對粘罕隻行外臣之禮,堅決不行大禮,更說出了“主憂臣辱,主辱臣死。死不足畏,節不可屈!”的話來。
最終粘罕做出決定:派太師楊天吉率一千士兵,與聶昌一起去往河東割地;派太師王汭率一千士兵,與耿南仲一起去往河北割地。
但耿南仲與王汭才到達衛州(今衛輝)界內。當地軍民聽說王汭是金使,便準備殺死他。王汭等人見情形不妙,趕緊逃走了。耿南仲隻好單獨騎馬來到衛州城下。
衛州城守臣徐溱欲出城迎見,可是,城上老百姓不許,他們說:“耿門下與金人同行,好壞難分,不可讓他入城。”就關閉城門,不讓耿南仲進城。
耿南仲很無奈,走投無路時候想起康王趙構正在磁州,自己的兒子也在磁州,於是他調轉馬頭,直奔磁州來了。
這結果可是比聶昌好的多了。因為這時候聶昌人都已經死了。
他與楊天吉等來到絳州城下,絳州城門關閉,知州通判皆已棄城而逃,城中以監倉、宗室趙子澈權知州事。聶昌令參議官劉岑去跟守城官兵解釋,告訴他們,聖上被金人圍困在京城之中,憂危不安,宜速割地以退金人之兵。
劉岑到了城下就說:“聖上現今危而不安,君能割地則割地,以紓朝廷之急;如不能割地,何不起兵勤王保衛社稷?”
趙子清與絳州人認為劉岑說話比較靠譜,他們願意聽。但是,他們對聶昌很憤怒,他們認為聶昌是慫恿皇帝割地的賣國賊,於是緊閉城門,拒其入內。
聶昌見絳州軍民很不配合,就他親自來到城下,出示聖上詔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