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淵是一個挺傳統的武人。他的性格,他的思維,他的本性,是形成於趙構穿越之前的時代。
三十多年的人生曆途,早已經將他塑造完畢。
哪怕追隨了趙構後被一次次打擊了身心,趙構對文官政治集團的大打出手,對朝廷局勢的大大闊斧,對京城的那些齷齪將門的手下無情,都叫他大呼爽快,佩服的五體投地。
可他本性未動搖。
趙構還沒有去粉碎王淵的三觀呢。
如此的一個人,那在政治上的追求是很沒動力的。
狄青的遭遇叫每一個趙宋武人都心有戚戚,那就是一把懸在頭頂的寶刃,吹毛斷發,叫人不敢生出半點‘非分之想’。
王淵這種‘老派’武人最是如此。
往前看的劉延慶、姚古等人,更是如此。
所以,王淵對於中軍都督府的位置一點也不留戀,反而更覺得武略院或講武堂,是那養老的好地方。
他也年逾四旬了,大半輩子都過去了,接下的時日裡好好地享享福不行嗎?
要知道老趙家對於他這樣建立過大功,卻又能痛快的放棄兵權,安心養老的人,那可一直都是恩遇有加的。
先前京城中的那些個世代富貴的將門,就是前例。雖然這般的好日子,今後是不再有了。可王淵相信趙官家不會叫自己受委屈的。
高官厚祿重賞,子孫榮華富貴,一樣也不缺的。
至於兒子的焦急焦慮,王淵早看在心裡,不說不代表著他不知道。這隻是他要伸量一下王倚的城府,畢竟這是他的獨子,是要繼承王氏家門的人。
可結果是,不悲不喜!
王倚沒有一開始就急不可耐的奔來訴說,也沒有沉得下氣,在這事兒上全盤相信自己的老爹,更沒有透過那一條條謠言看清真實。
此,中人之姿也。
不算笨蛋,但也不是真正的聰明人。
王淵停下了手中的筆,終於抬頭看了自己兒子一眼:“你年近雙十,親都已經成了,也不是無知小兒了,為父就要問你一問,你日後究竟有何誌向?”
自己這個兒子,文不成武不就的,講武堂給的評價可不算優秀。這孩子要真有三分本領,講武堂的那些個教師教授們,看在他王淵的麵兒也不會給出個中中的評分。
上中下九等分級製度,王倚就一個中中,這叫王淵心裡涼了一大截。
不過王淵也清楚,這官場也好,戰場也好,人真正的水準如何,教室、推演室的成績並不是決定的。可現在看,王倚的表現也不是多好。
還真就應了那‘中中’的評價!
然王淵久在軍中帶兵,對孩子很是有些疏於管教,王倚沒被他祖母、母親寵壞已經難能可貴,現在也不能對之太苛刻了,而且他還真不知道自己兒子的誌向是甚。
老爹的詢問叫王倚有些傻眼。
自己的誌向是甚?那當然是高官厚祿,榮華富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