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七章 鑄炮(2 / 2)

這東西它不能曬不能烤。黏土製成的泥模,曬和烤都容易乾裂。一旦乾裂,泥模也就廢了。

而鑄炮時候,一旦泥模中的水分沒能徹底乾透,那鑄造時受鐵水熱氣一逼,泥模中的水汽就會析出,鑄造的炮身就容易出現氣孔等蜂窩組織,導致鑄炮徹底失敗。

泥模鑄炮,鑄10門能成功一般,就已經是很高的比例了。

趙構自然聽說過鐵模鑄炮法,作為一個起點上的老白,鐵模鑄炮法已經不知道在多少本曆史中出現了。

但他卻並沒有對鑄炮局進行任何的提示。

這個法門就像米尼步槍一樣,都會成為大宋鎮壓國運的秘寶,被他悄悄的傳給後人。

如今這個時代,隻是泥模鑄炮的成果,就已經天下無敵了。

趙構不需要一味的給火器升級。

那樣隻會摧毀趙宋的領先地位。

因為米尼步槍和鐵模鑄炮法並無太高的技術含量,在火器傳遍全球之後,都會迅速的被他人一並所學會,反過來威脅趙宋的安全。

所以,深陷泥模範疇中的鑄炮局,對於眼下的工藝改進真的毫無頭緒。

三小組的工作間中還擺著兩門鑄造完畢的長管火炮,它們的性能還算不錯,射程與精準度都較先前成品有所提高。可重量卻也在隨之增長。

所以,三小組現在最關鍵的一點是拿出一個最恰當的模範來。

這十斤炮的倍徑究竟是多大,才最為合適?

——倍徑是指炮管長度與炮管口徑之比,倍徑越大射程和相對的精準度就越大。

但作為三小組的班頭,範寧同樣要思考的還有工藝的改進。

前兩天有個技校畢業的小子就提出了一個設想。

範寧雖然把主要精力放在倍徑製定上,可還是要空出腦子來考量工藝的。

在過去三年多時間裡,鑄炮局大大小小火炮鑄造了一百多門。

而報廢的則是更多。

後者中不單單有很多剛‘出生’就帶著先天殘疾的廢品,還有不少外表看起來沒絲毫問題,可一旦試炮就會炸膛的樣子貨。

那小子就認為這是因為炮管內外壁冷卻不均勻,導致炮管內壁存在看不見的裂縫,所以才中看不中用。

平心而論,範寧認為這個結論是有道理的。

鑄造好的炮管在冷卻時,由於炮管外壁麵積比內壁大,加上外表空氣流通比炮管內迅速,很自然地就造成外壁冷卻速度快於內壁。

口徑越大的火炮越容易出現這樣的問題,因為火炮的口徑越大,炮管內外壁的麵積差距就會越大,冷卻速度差距自然也會跟著越發大,那還真的有可能造成炮管內壁出現隱性裂縫。這樣的火炮在試射的時候,可不就會炸膛麼。

但道理是有道理,又該如何解決呢?

雖然範寧已經向上頭打了報告,但他還是想靠著自己的能力來解決這個問題。

因為用腳後跟想就能知道,這要是真做成了,可就給朝廷立下大功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