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昏君若此天下安能不亡(2 / 2)

如鄭森聽聞了汝州之戰的經過,心中就生出了如此的封建迷信念想。

在中原之地,在農曆的九月中旬連下七天的大雨,這百年都遇不到一次的事情啊。

洪承疇倉惶逃至開封,孫傳庭則和高傑收集散亡士卒數千軍北渡黃河,經晉西的垣曲繞到潼關。總兵白廣恩也領著殘兵敗卒奔往潼關。

而李自成也秉著再接再厲的信念親率大軍逼近潼關,總兵白廣恩、陳永福、牛成虎等人投降,孫傳庭手中無兵,潼關旋即失守。本人亦戰死當場,時年51歲。可崇禎卻認為孫傳庭詐死潛逃,沒有給予贈蔭。

鄭森對於那位九五至尊的神操作真的要五體投地了。要知道,就在孫傳庭陣亡的消息傳到他手中五天後,長安失陷,孫妻張氏率二妾二女投井……

當初盧象升死後八十天,屍身才得以入殮。在楊嗣昌剿賊失敗而死後,盧象升家屬才得到撫恤。

現在孫傳庭又是這般的下場?

崇禎帝真的是要把鄭森心中的‘忠君思想’給一下下的削減的一乾二淨了。

鄭森心頭對崇禎帝最後的一抹敬意都要消散了。

忠臣良將得此遭遇,崇禎安能不敗?

無怪乎盧象升戰死後,天下為之震動。那天下人除了震動盧象升以“兵部尚書總督天下勤王之師”的身份戰死以外,怕更震動的是,以盧象升之忠勇竟落得如此的下場結局吧?

這不是明擺著告訴天下人,忠職任事就是死路一條;畏敵避戰、保存實力才有生機?就像那左良玉!

長此以往,勇於擔當、忠於朝廷的文臣武將,都死光了死儘了,那這天下可不就剩下了亡國之臣了?

以崇禎如此行事,這大明的天下安能不亡?

盧象升之事宜,鄭森當初的感受還不十分深刻,那時候的他還是個埋頭讀書的半大小子。可現在孫傳庭一事可就發生在他眼前,那是曆曆在目啊。

朝廷棟梁,國家柱石,就是如此的下場?

‘親眼’目睹了崇禎帝的‘昏庸’,那感覺是尤其的悲涼,尤其的刻骨銘心。

想到南麵傳來的消息,就在與洪孫聯軍大敗李自成,追殺到襄城城下的時間相差無幾的時候,鄭鴻逵帶領鄭氏水師在島南外海正麵大敗普特曼斯所率領的荷蘭海軍。

這場戰鬥實則並不存在什麼懸念,至少鄭森是這麼看的。

就他的了解,荷蘭人在島南本身隻有兩艘單層炮甲板的戰艦和一艘通訊艦,外加四條老閘船,加上普特曼斯帶來的五艘單層炮甲板戰艦,和四艘層炮甲板戰艦,五艘為武裝商船,一艘是單桅通訊艦。這也才十一艘戰艦,兩艘戰鬥力微弱的通訊艦,以及九艘輔佐艦。

這樣的實力對比鄭軍而言可是處在絕對的下風中。

十二艘西式風帆戰艦,以及上百艘的輔佐戰艦,鄭軍對荷蘭人是全方位的優勢。隻要荷蘭人敢出來,鄭鴻逵要是還拚不贏,鄭森都會鄙視他的。

而為了不叫自己的侄子都鄙視自己,鄭鴻逵在島南外海乾淨利索的擊敗了荷蘭人。

雖然在主力艦的對決上鄭軍水師還有些不及,那列成一條直線的對轟,這與鄭氏水師往日的作戰思想是有很大違背的。可有了百多艘鳥船、烏尾船的配合,當大群的輔助艦隊分出一部分搶到上風向裡,順風釋放火船的時候,荷蘭人的敗局就被奠定了。

這一戰裡鄭軍水師也損失了不少人,而他老爹是怎麼做的?

第一時間裡就灑下了大把的銀子安撫軍心,接著更重賞了有功之臣。還一本正經的為手下人請功……

紫禁城內的那位究竟是怎麼想的呢?

割舍了一些負擔的鄭森無所謂的一笑,他已經不去考慮這些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