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第二個月下旬,莽部落的交易區再次熱鬨了起來。
經過一個冬天的煎熬,南荒的各個部落裡麵的物資早就消耗一空了,幸好南荒的部落比較少,春季來臨後,食物來源還是比較豐富的。
這些部落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狩獵加采集野菜,補充了食物,然後又把新得來的獸皮、獸骨、獸牙等東西,除了自己使用的以外,都帶到了莽部落,交易一些鹽等必需品。
隨著交易區交易量的提升,一個很顯著的問題,也體現了出來。
比如一個部落人,拿了一堆獸骨過來,先把它全部換成鹽,但是後來又在交易區看上了彆的東西,他就隻能又用鹽去交換彆的東西。
在這個過程中,鹽充當了一般等價物,也就是貨幣的職能。
然而,如果他換的不是鹽呢?他換的是陶器、石器、或者彆的東西,那麼再拿去交易的時候,就會變得非常麻煩。
因為這些東西的價值並不相等,交易過程相當的繁瑣。
這是頻繁交易所帶來的後果,也是隨著交易區的發展,必定會出現的問題。
老這麼換來換去,頻繁交易之後,買東西的人覺得自己吃了虧,賣東西的人,往往得到一大堆雜七雜八的東西,也覺得自己吃虧了。
在這種情況下,辰北認為,必須把貨幣給弄出來了。
鹽作為必需品,雖然也能充當一般等價物,但是畢竟不方便,隻有價值穩定,方便攜帶,而且大家都認可的東西,才能更好的支撐頻繁交易的進行。
辰北找到了陶器作坊,負責鑄造錫器的那些工匠,讓他們製造一些大小一致、圖案一致的模具,澆築一些錫幣出來。
“這個東西,必須保證每個的大小幾乎一樣,重量也一樣,所以模具儘量製作的精細一些。”
辰北把錫幣的樣子描述了一下,為了防止冬天凍壞,跟彆的錫器一樣,錫幣也需要整體烙印莽部落的圖騰紋。
在這個基礎上,辰北讓他們在錫幣的正麵印上一頭火焰犀牛,背麵印上莽部落的“莽”字。
東西並不複雜,這些經驗豐富的工匠,一聽就知道怎麼回事了,然後就開始著手製作用於澆築的模具。
兩天之後,第一批五十枚錫幣就鑄造出來了。
最好的一枚錫幣,送到了辰北的手裡。
辰北翻來覆去仔細的看了看,滿意的道:“不錯,我要的就是這個東西。”
錫幣正麵,一頭很小的火焰犀牛仰天咆哮,而背麵,則是一個極度古老的“莽”字,整枚錫幣都烙印上了莽部落的圖騰紋,還有一絲微不可查的神力流轉。
這相當於是防偽幣,彆說現在彆的部落還不知道怎麼熔鑄錫幣,就算以後他們製造,哪怕製作的跟莽部落的一模一樣,依然無法製作假幣。
原因就在於這樣一絲屬於莽部落的圖騰神力,彆的部落,仿造的再像,沒有這一絲神力在,一到冬季,就會被凍成渣。
辰北對工匠道:“很好,就照這樣做,先做幾百個出來,在交易區試試,能行的話,再製造更多。”
“是,首領,我這就回去做。”
工匠得到辰北的認可,心裡就有信心了,他回到了作坊裡,與彆的工匠,繼續鑄造這種錫幣,速度非常快。
當然,作為比較原始的貨幣,莽部落不能無限製的鑄造,除非打算到時候用來坑人。
鑄造錫幣,然後規定一枚錫幣相當於多少貨物,把鹽、陶罐、石器、木器、飾品等,以一件多少枚錫幣,全部標上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