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解明情真意切地跪伏在地,眾人皆麵露詫異之色。
剛剛聽諸葛哲把這楊忠嗣說得如此神勇,大家還以為這是兵仙下凡了呢。
結果鬨到最後,你小子是來求援的啊?
李徹笑了笑,沒再計較什麼,隻是讓解明如實說來。
原來楊忠嗣帶兵北上後,和各部族打了好幾仗,皆是大勝。
楊忠嗣離開寧古郡時,手下隻有不到兩萬人,其中還有三分之一的步兵。
而經過他不斷以戰養戰,從蠻族手中救下了不少夏人,而且還奴役了一些蠻兵。
手下軍隊人數也飆升到了四萬餘人,而且都是騎兵。
但楊忠嗣也發現了一個問題。
那就是,自己越往北打,遇見的蠻族部落越是原始,清一色的遊牧部落,過著饑一頓飽一頓的日子。
遊牧部落人少,尚可靠遊牧漁獵度日。
可楊忠嗣有四萬多人,而且大多是習慣了以農耕為生的夏人。
光靠打仗,根本養不起這麼多張嘴。
楊忠嗣又不肯回寧古郡,更不可能帶這些攻打山海關。
於是,他便把主意打到了,和夏人同為農耕民族的高麗國頭上。
高麗國不好打,不是因為他們戰鬥力有多強,而是因為他們從華夏這個宗主國身上,學會了築城種地的本事。
高句麗所處之地本就地勢狹窄,山地眾多,不利於大兵團展開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