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公平!”
陽泉公主憤憤不平,覺得劉乾坤應該對外甥們一視同仁,一碗水端平,豈能對李觀瀾如此偏愛?
世間之事,不患寡而患不均。
更何況。
同樣都是皇帝的外甥。
同樣都是在給皇帝拜年,領皇帝給的壓歲錢。
為什麼她劉陽泉的兒子周勃,得到的隻是區區幾百兩銀子的壓歲錢。而那劉扶搖的兒子李觀瀾,得到的賞賜,卻是豐厚至極。
皇莊一座!
封邑二千戶!
甚至還得到了古劍妖雨!
那可是大夏皇朝十大名劍其中的一柄!
上古神兵啊!
那劉扶搖的兒子李觀瀾,怎能得到如此豐厚的賞賜?
憑什麼!
陽泉公主越想越覺得虧,越想越生氣。
劉乾坤則是淡然問道:“那你覺得,要如何才算公平?”
陽泉公主心中早有答案,張口就說道:“要麼,讓我兒周勃的跟李觀瀾一樣,都得到豐厚賞賜;要麼,讓李觀瀾跟我兒周勃一樣,也隻能得到幾百兩銀子的壓歲錢……唯有他們兩人的待遇相同,此事才算公道。”
嗬!
劉乾坤失笑道:“朕倒是覺得,觀兒跟周勃待遇不同,恰恰最能體現朕做事公正!皇姐你要明白,外甥跟外甥,是不一樣的。”
陽泉公主皺眉道:“他們倆都是陛下親外甥,有何不同?”
劉乾坤搖搖頭,道:“周勃固然是朕的親外甥,但觀兒卻更親一些……觀兒可是朕最至親的外甥啊。”
此言一出。
陽泉公主神情一僵,再也說不出話來。
劉乾坤則是不疾不徐的道:“親疏有彆,待遇自然不同,而這……正是最大的公平。”
陽泉公主靜靜聽著,最終長歎一聲,滿心悲切的說道:“看來,在陛下的心中,還是扶搖跟陛下最親。”
嗯。
劉乾坤竟是點點頭,就這麼直接承認了,甚至還補充著說道:“皇姐明白就好。”
此言。
如同在補刀。
陽泉公主再也說不出話來,隻是回頭看了看長公主劉扶搖,然後又看了看皇帝劉乾坤。
隨即。
陽泉公主黯然搖搖頭,再頹然坐下,默默的掏出一塊手帕,抹著眼淚……
滿堂賓客則在壓著嗓音,小聲議論著:
“劉扶搖是陛下一母同胞的親姐姐,劉陽泉則是先皇的其他妃子所生。在陛下心中,她劉陽泉豈能比得上劉扶搖,舞陽侯世子周勃豈能比得上北境王世子李觀瀾?”
“陛下此舉,也是人之常情。畢竟,親疏有彆嘛。”
“陽泉公主仗著她兒子根骨非凡,這兩三年來,一年比一年驕縱,膽子也越來越肥。到現在,竟敢站出來指責陛下不公平……”
“慎言!不要妄自議論,小心陽泉公主跑去鎮魔司告歪狀,誣告你妄自誹謗陛下,讓那鎮魔司的曹秋道,把你抓到大獄裡去吃牢飯……”
宴席裡的皇親國戚們竊竊私語,嘀嘀咕咕。
眾人都是在壓著嗓音說話。
誰都不敢太大聲。
劉乾坤坐在中平宮大殿的龍椅寶座上,距離有些遠,再加上劉乾坤自身的修為平平無奇,倒也聽不到宴席裡的這些說三道四的聲音。
李觀瀾卻聽得清清楚楚。
他有著“耳聰目明”的天賦加持。
哪怕不刻意去聽,也能聽到宴席裡的皇親國戚在說些什麼。
不多時。
有人說起舞陽侯世子周勃的根骨之事。
李觀瀾頓時多了幾分興趣,於是側耳傾聽。
“那舞陽侯世子周勃,在三歲時,被檢測出修行根骨極高,是凡、靈、絕、仙這四品根骨當中的絕品根骨。即便具體的根骨品階還隻是初等絕品,但在這世間,已算非常罕見……”
“長公主家的小世子李觀瀾,據說是天生神力,而且生來就聰慧過人,但現在年齡還小,不到三歲,修行根骨尚未定型,應該沒來得及正式檢測,也不知跟那周勃相比,根骨天賦誰高誰低……”
“假若兩年以後,李觀瀾三歲的時候,檢測出來的修行根骨,遠不如周勃的初等絕品根骨。那時候,這陽泉公主隻怕又會把尾巴翹到天上去……”
李觀瀾默默聽著,不動聲色。
難怪陽泉公主會如此驕縱。
原來是母憑子貴,仗著周勃有絕品根骨。
哪怕隻是絕品根骨裡最差的初等絕品,也比靈品根骨裡,最頂尖的頂級靈品根骨要強橫太多。
這樣的根骨,非同小可。
不過。
自己似乎早已是絕品根骨。
而且,自己的根骨會在“大器晚成”的天賦加持之下,變得越來越強……
李觀瀾一念至此,朝不遠處的周勃看了一眼。
頓時。
李觀瀾看到,那周勃居然也在看著自己,而且是在瞪著眼睛,滿是敵意的盯著自己。
哪來這麼大的敵意?
什麼仇什麼怨?
就因為你娘吃了癟,於是就記恨上我了?
讓你娘吃癟的人,是你的皇帝舅舅,又不是我。
有本事你就去找皇帝的麻煩去。
瞪我乾啥?
李觀瀾惡狠狠的瞪了回去。
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頓時。
周勃氣得直咬牙,狠狠的握了握小拳頭,皺著眉頭眯著眼睛,不知道心裡在想些什麼。
大殿裡。
皇帝劉乾坤坐在寶座上,繼續發著壓歲錢紅包。
孩童們數量眾多。
而且都要在領紅包的時候,說上一些吉利話。
但大部分的娃娃們都沒什麼新花樣。
新年賀詞說得普普通通。
整個過程有些無聊。
李觀瀾站在近處看了一會兒,便覺得興致乏乏,打算回到宴席裡,繼續乾飯去。
剛走幾步。
就被一個聲音叫住了:“觀瀾表弟!”
李觀瀾回頭一看,隻見一個五六歲的小胖墩,正在朝他揮手。
這小胖墩正是叔公劉德元的孫子,名叫劉逢舟。
劉逢舟的年齡,比那陽泉公主的兒子周勃,還要稍稍大一些。
李觀瀾腳步稍停。
“咱們現在還不能走。”
劉逢舟走到近前,說道:“根據去年的慣例,咱們領完紅包以後,還要再等一等才能走。
陛下過會兒還要訓話,說一些總結性的祝福語。
要等到陛下讓咱們走了,咱們才能走。”
劉逢舟年齡大些,來給皇帝拜過幾次年,懂得規矩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