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息烽掰著手指頭,一件件控訴著大夏軍中的諸多弊端和各種陋習。
他說的越多,就越是義憤填膺。
仿佛恨不得把他親爹拖出來遊街示眾,以儆效尤。
這些話語,若是傳到他爹耳朵裡,顧息烽這小子怕是免不得一頓打。
李觀瀾不得不感歎。
這顧息烽……
真的是勇啊!
原本以為。
劉建文喜歡站出來背鍋,喜歡把責任全都攔在自己身上,做事已經算是勇的了。
現在看來。
顧息烽勇起來,似乎不在劉建文之下。
但少年人就該這樣。
如紅日初升,其道大光。
指點江山,揮斥方遒。
這才是少年人本來的樣子。
倘若年紀輕輕就暮氣沉沉,老氣橫秋,連半點銳氣都沒有,那才可悲,那才是莫大的悲哀。
不氣盛能叫少年人?
不輕狂能叫少年人?
在李觀瀾看來。
這樣輕狂氣盛的少年,恰恰代表著大夏皇朝的未來。
李觀瀾甚至因此而覺得有些慶幸。
至少。
大夏皇朝的皇親國戚子弟裡,還有這麼一些敢站出來說話,敢針砭時弊的孩童。
而且這些孩童剛剛都已經說了,這都是他們從家裡聽來的。
諸如:我爺爺曾說,我爹曾說……
這就意味著。
這群孩童家裡的父輩們,也有著針砭時弊,撥亂反正的心思,但隻是在家裡發發牢騷,不敢站出來振臂高呼。
畢竟……
孩童們思想單純。
大人們要考慮的事情就多了。
此時。
顧息烽正在說:“有很多人都知道這些事,但誰都不敢把這些事捅出來。知道了假裝不知道,看見了假裝看不見。都在粉飾太平,都在相互遮掩。”
“等到有朝一日,真要是出事了,這些事情隻怕會如同火山爆發一樣,石破天驚,一發不可收拾……”
“到那時,必定已是積重難返!”
“國將不國啊!”
顧息烽唏噓感慨,搖頭歎息,語氣神態裡帶著一種憂國憂民的滄桑與無可奈何。
孩童們也是紛紛跟著附和起來。
“有的在倒賣武器軍備和軍糧……”
“甚至有殺良冒功的。”
“有的養寇自重。”
“還有些人,居然把軍中的銳士弄去給門閥世家做家丁……”
孩童們爭先恐後的說著。
不過。
他們說話的時候,都在不由自主的模仿自家長輩說話。
跟剛剛顧息烽一樣。
連語氣神態都變得有所不同。
顯然。
這都是孩童們不經意間在家裡聽到的。
現在被顧息烽打開了話題,就跟著說了出來。
而這樣的事情,倘若孩童們年齡再大些,隻怕就難以再聽到了。
恰恰因為他們年齡還小,大人們在說這些神奇的時候,才沒有刻意的避著他們。
大人們總會覺得小孩子什麼都不懂。
可事實上,小孩子未必啥也不懂,很可能是半懂不懂,而且會把事情記住,甚至會亂說。
而現在。
這些孩童的長輩,以及諸多皇親國戚,就在隔壁的宮廷宴會裡。
距離不算遠。
有些人礙於修為不夠,聽不清孩童們在說些什麼,照樣的喝酒吃肉。
而那些修為高的,在聽到了孩童們的言論以後,一個個都是神情驚變,汗流浹背。
他們能聽到孩童們的談話內容,就意味著此事肯定也瞞不過皇帝。
劉乾坤的修為不高,但皇帝自有耳目。
寧無舌守在劉乾坤身邊。
同桌還坐著大夏劍神李道玄。
於是。
當孩童們說起那些事情的時候,寧無舌幾乎是在同聲翻譯,施展傳音之法,把孩童們所說的話語,清清楚楚的轉述到皇帝劉乾坤的耳朵裡。
劉乾坤無動於衷。
孩童們說的這些,劉乾坤早就心裡有數,隻是一直沒把這些事情擺在台麵上。
孩童們隻需嘴裡說一說。
做皇帝要考慮的事情就多了。
很多事情。
都是牽一發而動全身。
治大國如烹小鮮。
急不得。
要徐徐圖之。
劉乾坤端起酒杯,朝李道玄敬了一杯,道:“小孩子們在一起聊天,難免胡言亂語,童言無忌。”
皇帝輕描淡寫就把事情定了調。
都是孩童們在胡言亂語。
不必放在心上。
“嗯。”
李道玄麵沉如水,端起酒杯一飲而儘。
劉乾坤道:“我大夏皇朝蒸蒸日上,怎麼可能跟這群小孩說的那樣?什麼積重難返,什麼國將不國,這都隻是小孩們在信口胡說而已。”
“我姐夫天下無敵!”
“大夏皇朝有姐夫一劍鎮國,想亂都亂不起來,哈哈哈……”
劉乾坤笑得春風得意,手把著酒壺,自斟自酌,頃刻間,一連喝了三大杯。
一時間。
宴席裡的皇親國戚們竟有些搞不懂,這皇帝到底是真的不在乎孩童們的話語,還是假的不在乎。
不過。
經過皇帝這麼一說,那些汗流浹背的皇親國戚們,也不再那麼慌了,漸漸的平靜了下來。
而孩童們,也漸漸轉移了話題。
“我爺爺說,世間道統繁多,最可恨的就是佛門。”
劉昌隆站起身來,高呼道:“世間僧眾,遊手遊食,剃發易服,以逃租賦。演其妖書,述其邪法。
詐追既往之罪,虛求將來之福。
布施一錢,希萬倍之報;持齋一日,冀百日之糧……”
劉昌隆以一種抑揚頓挫的語氣,大聲敘說著,如同在背誦課文。
有腔有調。
甚至有點像是在唱大戲。
但說了幾段以後,劉昌隆的聲音戛然而止,看樣子是思路斷了。
“繼續啊。”
劉建文滿是期待的催促道:“怎麼說到一半就不說了呢?”
呃。
劉昌隆有些尷尬,撓著腦門道:“後麵的,我忘記了。”
孩童們並沒有取笑,而是紛紛點頭表示理解。
畢竟。
他們剛剛說的事情,大部分也都沒有說完整。
都是孩童心性。
說起這些聽來的、看來的事情,哪能原原本本全都說清楚。
張秀兒忽而開口,怯生生的說道:“我覺得,道門還行的。”
小女孩嗓門清脆。
聲音懦懦的:
“我爹曾說,越是在太平盛世裡,道門的存在就越好。可若是到了民不聊生的時候,道門的可怕之處,就比佛門大多了。”
張秀兒想了想,又道:“我爹說,道門看上去人畜無害,可實際上,厲害著呢。道門一直都有著改天換日、倒轉乾坤的強橫底蘊。隻不過,道門素來不問世事,懶去管世間的閒事而已。”
孩童們聽到這話,紛紛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