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類A級。
具有很大的研究潛力,且有可能在未來三五年內實現。
這一類給的科研經費是真正無上限。
甚至,還能調動很多社會資源。
像楊晨曦的科技園,政府出麵拿地建園,國家發文招募科研人員,最後還讓他來名刀大賽隨便選人才,這算是頂級待遇了。
一類B級。
研究潛力大,但受限於研究者本身實力,或是時代、科技發展水平,很有可能當下無法取得成果。
換言之——這類科研更多是打基礎,等待未來一個科技飛躍的時機,從而一鳴驚人。
B級的經費上下浮動就很大了,上能探到億元,下甚至隻給個幾十萬打發打發。
此外,二類A、二類B則次一些。
三類則屬於普通範疇的科研項目了,有潛力,能研究,出成果也就那樣,屬於是及格生。
上限可能就三四百萬,但下限不會差,最少也有個一百萬。
“小口徑人工血管是一片藍海,未來必定蘊含著超大規模的市場潛力。這一點,起碼能定個一類的基調。”楊晨曦開口說道。
“是,醫學領域,需要小血管的地方太多了……”有人認同。
“這項技術對大夏醫學界的戰略意義也相當深重,如果真的能做到,大夏在與國外公司的談判桌上,將有一份大到驚人的籌碼!”
“一類。”
“一類!”
眾人依次表決。
很顯然,許秋的提案,不論是價值,還是潛力等,都是最頂級的那一檔。
旁聽席上,李明偉、陳院士等都點了點頭。
論未來的應用,人工小血管毋庸置疑會是“潛力巨大”那一類。
重點,其實是實施的可能性。
A類和B類的區分,才是撥款的重點。
陳院士靜靜地聽著。
很快,他的眉頭就皺了起來。
專家組最終給了“一類B級”的評分!
工程院賀院士道:“即便是楊教授,已經投入了數十億的經費,他們也隻是在6.5mm人工血管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現在還未能應用在臨床上……
不可否認,許秋擁有著異於常人的醫學天賦。
但這不意味著他在科研領域也能碾壓阜外、南開重點實驗基地、鄂省血液中心等老牌研究所……
撥款再多,科研基礎本就薄弱的臨海大學研究所,恐怕也難以取得成果。
如今大夏科技經費非常緊俏,每一分都需要用在刀刃上。
與其浪費在許秋身上,不如將更多的預算,留給楊教授他們這些真正走在了前沿的開創者身上。”
“同意……”另一位工程院院士點頭。
“我也一樣。”
“俺也是。”
其餘人考慮許久後,相繼給出了自己的決斷。
陳院士和林協互相看了一眼,都有些坐不住了。
但他兩是旁聽,此刻也不好說什麼。
一個多小時以後,賀院士劃去文件上第六個數字,寫下第七個。
“三百二十萬。”
這是專家組討論下來後,給定的最終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