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滴——
立體環繞的儀器運轉聲中,許秋切開了一塊塊的組織。
找尋顱腦裡的腫瘤,無異於給洋蔥剝皮。
耐心、細心、專心,缺一不可。
剝離乳白色的增厚的蛛網膜,許多血管便擺脫了束縛,從裡麵跳了出來。
粗略一看,就有大腦大靜脈、基底靜脈、枕內靜脈、兩側大腦內靜脈及小腦前中央靜脈……
許秋仔細分離,認真標記。
“找到了。”
十分鐘後,許秋完成術區的清掃,在手術顯微鏡下,看到了引起一切病症的罪魁禍首。
這是一枚小小的腫瘤,紫紅色,缺少被膜、與周圍結構黏連很嚴重,下極與小腦蚓部幾乎融合在一起了,識彆不清。
也難怪它能導致尿崩症、緘默症等。
雖然小,但腫瘤的黏連,造成了下丘腦的侵犯,四疊體區也被波及,導致兩眼球同向上視與下視運動障礙,發生四疊體綜合征……
繼續拖延下去,等到下一次隨訪,他可能已經昏睡不醒,成為半植物人的狀態了。
想明白這一點,在場的腦外科醫生都神色凝重。
“竟然這麼嚴重……”
“這個腫瘤太小了,一般都會建議隨訪,沒想到後果如此大。”
“許醫生又救了一個注定要死的病人啊!”
陶昌翰的病曆,送到任何一家醫院,收到的都是“隨訪”的建議。
少數幾家願意收治入院、願意做檢查的,大概率是奔著坑錢去的莆田係醫院。
即便告訴他們腫瘤在哪裡,沒有張浩的眼力和經驗,也照樣發現不了異常。
然而,陶昌翰碰到了許秋。
無數個會給出“密切隨訪”醫囑的醫生中,唯一一個深挖到底的人。
而且,也是唯一一個敢接下這樣一台極高風險的手術,並且鋌而走險采取Poppen入路的醫生!
這一刻,眾人再看向許秋的目光裡,多了一絲崇敬。
……
找到腫瘤,確認腫瘤的邊界後,切除相對而言就沒有這麼難了。
對於做過顱腦分離術、完美剝離下嗜鉻細胞瘤的許秋來說,手術精度、力度等的控製,從來都不是問題。
“超聲吸引器。”
“取瘤鉗。”
許秋有條不紊地沿著腫瘤表麵遊離,最後,這一枚小小的鬆果體腫瘤被安全摘下。
顱內的定時炸彈成功拆除!
這一個瞬間,所有人都不自覺地舒了口氣,心裡的大石頭放下了一大半。
隨後,常規關顱。
顱腦的切開與縫合,與腹腔、胸腔等不同。
腹腔胸腔,不講快,而講層次分明。
因為兩個腔有各種層次,如腹壁、腹膜、腹肌等,肌肉又能分成腹橫肌、腹內斜肌、腹外斜肌等等。
切開時,往往都需要逐層用紗布分開、標記,以便後續縫合時,肌肉對肌肉,脂肪對脂肪。
要是一味求快,切開後各層收縮、蜷曲在一塊,想要縫回來就難如登天了。
相對而言,腦袋就沒有這些講究了。
一共就那麼幾層,硬腦膜很好區彆,間斷或連續縫和都行,隻要不透水,就算得上完美。
骨瓣也一眼能認出來,放回去就得了。
也就頭皮稍微複雜,分帽狀腱膜和皮膚雙層縫合。
但,對掌握著一身縫合術的許秋來說,照樣是信手捏來。
王凡站在遠處,眼神無比火熱。
他以為自己的縫合術已經爐火純青了,但此時再觀摩許秋的手術,才意識到自己還是太稚嫩……
其餘人也一臉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