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的……是真的?”
宋院士終於坐不住了,站起來,驚喜中帶著不可置信。
會場其他人也感覺無法理解。
之前許秋展示的亞型、手術學教程已經很離譜了,幾個月能做出幾年也不一定有的改良,簡直驚為天人。ъìqυgΕtv.℃ǒΜ
但那起碼還在合理的範圍內。
但……
幾個月實現產業化,這是人能做到的?
科研人員跟養女兒一樣,細心嗬護才搞出來的實驗室樣品,金貴得要命,數據稍微偏差都可能做不出來。
和送到工廠批量生產,能一樣嗎?
真的能行?!
許秋點點頭。
臨海小血管性能方麵,其實已經趨於完美了。
如今的亞型,都算是抽空搞出來的小成果,內部其實沒多少人參與。
黃主任、雷主任這些人,全部跟著楊晨曦和任超去適配產業化了,有許秋把舵,進度沒有任何停滯,每天一個大變樣,終於徹底打通實驗室到工廠的規模生產之路。
這一刻,中科院院長、諸多位高權重的評委、宋院士等人都激動地站了起來。
誰能想到,許秋帶來的不是一條血管。
而是一整個產業!
從打破禁區的人工小血管,到配套的手術,最後再完成工業化,這是硬生生開辟了一個新的行業,一個嶄新的領域啊!
“滿分!”
中科院院長不再吝惜分數,給出了與當年“海上大型絞吸疏浚裝備”相同的分數。
其餘評委震驚之餘,仔細斟酌後,綜合考慮下也打出了分。
“100分。”
“特等獎了,這是一個嶄新的行業,他直接帶來了一個經濟效益巨大的成熟市場,每年造福的患者超過六十萬人……沒有什麼比為人民健康更值得這個特等獎了。”
會場內,無數人麵露驚詫,怎麼也想象不到,這個看似已經曝光過的臨海小血管,竟然再次做出了前所未有的壯舉!
……
三個小時後,頒獎結束。
許秋的《臨海小血管以及配套手術學教程與工業化》穩穩拿下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這也是今年度的特等獎獨苗。
隨後,幾名院士潛心十幾年的成果,如宋院士的《高場磁共振醫學影像設備自主研製與產業化》、謝院士的《渤海灣盆地深層大型整裝凝析氣田勘探理論技術與重大發現》、陳工程師的《arj21噴氣支線客機工程》等……
在許秋麵前,都顯得黯淡無光,拿了一等獎。
然而,沒有人對這個獎項分配有異議。
臨海小血管背後的技術含量,絕對不亞於評選會上的任何一個成果。
否則,莓國、骨科國等強國也不會被困擾數十年,卻始終不能邁入6mm之下一步。
當今世界,唯一做到這一點的,就是許秋,隻有這一款臨海小血管!
而更振奮人心的,顯然是工業化。
這意味著,它不會是實驗室的“溫室花朵”,而能真正進入臨床、走向全球市場,打造大夏名牌,形成罕見的國內反向壟斷外國的破天荒局麵!
而這,將帶動7mm中血管、10mm大血管等的國產自研之路。
逐漸徹底擺脫人工血管的技術封鎖,做到全口徑人工血管國產化,為大夏相關患者帶去無窮的福祉!
……
從天都回來後,王晟德趕緊向上提交了一份文件。
《關於許秋醫生破格晉升副主任的決定》。
這份申請,因為許秋這個名字,直接轉由國家接手,天都方麵立刻派遣相關專家,親至臨海一院進行晉升考核。
考官都是業內知名教授、專家。
比如腫瘤科的龍頭老大、醫科腫瘤院的韓進行主任。
以及,協和急診科主任。
天壇心外科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