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了!
和戴院士當了這麼多年的師徒,那個老頭子的脾性,王晟德摸得是一清二楚。
激兩句,原本戴院士隻想派幾個新鮮血液過來,現在對方肯定坐不住了。
接下來坐等老師上門。
對不起了啊老師……
掛斷戴院士的電話後,陳院士、沈華院士、林協等人都相繼打來了電話。
這三個人,語氣都恨不得把王晟德生吞活剝。
他們都希望許秋在各自的領域多涉足,搞出點類似於臨海小血管的奇跡。
再不濟,也至少像顱內分離術一樣。
誰能想到,排在後邊的王晟德手外科,竟然捷足先登!
處理好這些院士的電話後,剩下的什麼院長、特級專家,王晟德一概不予理會,去手外科找科室主任討論接下來的進修事宜去了。
當然,最終決策權在許秋手上,他們討論出初步方案後,將交由許秋進行最後的定奪。
……
幾天的時間悠悠過去。
臨醫重新平靜了下來,隻是患者數量比以前多了一些,當然,手外科還是老樣子。
像顱腦分離、小血管置換與再植,一旦某個院有新的突破,一定能帶動該類型病人的劇增。
臨醫之前就是吃了這個福利。
但手外科的斷手再植卻截然不同,這是個完完全全的“圈地手術”。
所謂圈地,即每個手外科醫院,隻能輻射、覆蓋周邊的區域。
不可能形成病人從全國蜂擁而至的場麵。
即便是積水潭,也隻能把病人數量從周圍擴散到整個天都市,乃至於周邊幾個臨近的省份。
這是因為,手外科極其講究時機。
斷手一旦擱置超過六個小時,再植的成活率就已經很低了,再長一些的話,即便提前完成了清創、做了低溫儲存處理,活性等也會指數級下降。
因此,斷指再植的病人,往往都是就近選擇醫院,每個醫院有自己的覆蓋圈子,能做就送過去。
如果因為積水潭手外科第一的名頭,舍近求遠跑去天都,斷指早就失去活力,徹底沒有再植的可能性了。
臨醫儘管因為許秋的掌指再生術引發了廣泛的討論,但,增加的病人,卻是慕名而來的其他專科的,手外科的患者即便再向往臨醫,超過臨海市及周邊幾個市的範圍,都不太可能送過來了。
天都積水潭那邊有為“斷手再植”開辟的急救通道,有配套的路線,再加上天都的城市交通異常發達,能覆蓋周圍好幾個省,甚至魔都都能送去積水潭做。
但臨醫完全比不了。
隻能說,任重道遠。
急診科這邊,日常依舊是忙忙碌碌,許秋的生活沒有太大的變化,沒事兒就發發呆在模擬手術練習室玩玩模擬病人,平時則在門診、手術室之間來回趕。
一般的副主任、主任,到了這個等級,院內、市內,甚至是省內,都有一大堆的會議纏身,不去都不行。
但許秋顯然是個特例,在第一書記傅清、院長王晟德的特許下,他可以拒絕所有會議,因此即便是省內學科帶頭人的會,也不敢要求許秋必須參加。
擺脫這些瑣事後,許秋也有更多的時間花在手術、病人身上。
“許醫生,手術室那邊備妥了,請你過去。”護士喊話。
許秋點點頭,趕去手術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