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許醫生能救我嗎?救不了!(1 / 2)

還是之前的問題,國際社會對神經源性膀胱的治療,並沒有統一的指南。

臨床上倒是有一大堆的術式。

比如重建儲尿功能的“膀胱擴大術”“尿道吊帶術”“人工尿道括約肌植入術”;

重建排尿功能的手術,以及兼顧儲尿和排尿功能障礙的聯合術式。

但問題是,這些手術的難度都非常高,而且療效並沒有循證醫學的證據,隻在少數國家、少數病人身上開展,並沒有嚴格的數據支撐。

國內最常用的其實還是尿道改道術,簡單點說,就是在恥骨上膀胱造一個瘺口,以後就通過腹部的這根導管排出尿液。

“那……那我還不如死了!”荀雨麵如死灰。

對於一個二十多歲的小姑娘來說,往後終生都要在腹部插一根管子,另一頭連接著尿袋……她不敢想象這個場麵,這跟不治療、隨時尿失禁又有什麼分彆?

“先治療著看看,興許吃藥有用呢?”荀父開口了,荀母則抱住了自己的女兒,輕聲撫慰著。

而屏風外,另一個病床則傳來歡笑聲,他們經過一周的治療已然康複,今天正好是出院的日子。

看到許秋從屏風外走出,準備離院時,眼尖的病人認出了許秋,立刻高興地追了上去:“許醫生,許醫生!”

許秋在門口停下腳步。

這個病人是王凡送過來的,一例“有效求助”,的確是難以診斷的疾病。

對方以胸悶、乏力、偶有咽喉部不適入院,胸部CT發現左下肺有混合磨玻璃結節。

之前的幾家醫院都給了“隨訪”的建議。

不少醫生都認為病人口述的“胸悶氣短”是心理作用。

畢竟,直徑12×9mm的混合磨玻璃結節雖然比較大,但危險分度還算是中危以下,沒什麼治療的意義,有可能是有一點小感染,隔一段時間就自愈了。

後續轉診的醫院,則相繼給了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片、頭孢克洛膠囊等,但病人的症狀依舊沒有減輕,甚至還多了“呼吸不暢”。

之後,病人就來到了臨醫。

許秋考慮到對方肺結節抗炎治療無效,行CT複查,這次的結果就不一樣了。

影像診斷:左肺下葉背段近胸膜下混雜密度磨玻璃結節,CT平均值約-429Hu,其中實性成分CT值約-355Hu,可見兩支引流血管。

許秋看到這個影像意見的第一時間,腦子裡就浮現出了早期肺癌,微浸潤性腺癌至浸潤性腺癌,立刻決定手術治療。

術後病理分析,給出的診斷是粘液腺瘤。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