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秋看了眼時間,想了想後說道:“繼續回去講座吧。”
腦乾血腫清除術是凶險的大型手術,病情稍微複雜,手術時間就能延長到五個小時以上……即便附一大主任那邊用上開顱機,估計也不會少於兩個小時。
而他用了一個多小時完成,剩下的時間裡不可能等著做手術的那批人。
還是早點完成講座,然後繼續自己的任務。
……
附一,院長辦公室。
除了院長以外,幾名副院長也坐在沙發上,慢悠悠地品著茶,臉上的表情各不相同。
附一院長心裡隱隱地擔憂。
許秋講座的內容,著實把他震驚了一把。
開顱機的改進……
在附一麵前說改進開顱機,無異於對魯班說你這墨鬥不行、雲梯還有很大提升空間,在祖師爺麵前秀操作。
如果換成其他人,附一院長會覺得對方不自量力。
但,這是許秋!
其他人可能不知道許秋有多可怕。
但,作為院長,他太了解這位醫生的才能了。
在許秋來之前,臨醫就是所不入流的三甲醫院,也就在臨海市有點名氣,出了市,就沒什麼權威性了,更彆提走出省、走向全國。
但現在的臨醫呢?
各種醫學榜單,總能看到臨醫的身影……
約瑟夫、諾亞等世界頂尖名醫都在臨醫暫時掛職。
全國爭先向臨醫派遣醫生,希望拿到進修名額,學習最新的技術等等。
但,讓附一院長最眼紅的並不是這些。
而是——《臨海大醫》刊物的創辦,以及臨海小血管的上市。
前者,將讓臨醫徹底從一家單純的醫院超脫出去,把握科研和學術的話語權。
繼續往下發展下去,等《臨海大醫》徹底成為有巨大影響力的醫學期刊,臨醫也將成為科研中心之一,醫術與科研兩把抓,這幾乎注定了一個光明的未來。
至於臨海小血管,就更加誘人了。
刊物創辦隻是遠期利益,但這款產品的問世,將直接帶來無法想象的經濟效益。
如果臨海小血管的專利在附一,他能借此每年多往口袋收幾千萬!
……
“許秋不容小覷,他的ppt,隻簡單提到了幾點,我們還是不明白他到底要做什麼。”附一院長沉聲說道。
其中一名副院長吹了吹滾燙的茶水,道:“這有什麼好擔心的,許秋隻是個急診科醫生,莫非他還真能改良開顱機?”
其他人也認同地點了點頭。
但就在這時,從腦外科大主任升上來的一位副院長道:“不過,猶他大學那邊給的開顱機,並不是沒有問題……比如,無法精確控製開顱深度。
“這個問題說小也小,隻需要經驗豐富的主任密切關注、全程操控,就能規避。但,對一些複雜的手術,如果術者實力不過硬,可能就是個致命威脅了。”
醫生開刀,一刀下去手感不對勁,肯定能意識到切出問題了,力道會立刻回收,可能最多剮蹭到腦組織。
但開顱機可沒有手感一說,控製不好深度,說不準就直接把大片的腦組織給切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