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秋挑了挑眉,道:“設備間裡的磁體掃描探測器,就用來輔助手術?”
這未免有些太浪費了!
如此昂貴的設備,竟然隻有手術中能使用,哪怕手術室排滿二十四個小時,一天下來,也就能利用個五六次吧?
如果送到影像科那邊,按照半小時一人的速度,這台天價探測器一天起碼能二十多人!
主任苦笑道:“我們也很無奈,想要開展高場強磁共振介入,做到精確的導航和監測,就隻能這麼安排。
“一天下來,的確隻能使用五次左右,有些高難度手術甚至能做到十個小時以上,一天也就能用兩次……但,如果不閒置,讓病人利用其進行檢查,那手術室的無菌環境就無法保證了。”
為了高新技術,做出一定的犧牲,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確實是一個麻煩。”許秋也明白其中的無奈。
既然納入手術室設備,就不可能開放給患者,否則這間雙室手術室就徹底廢了。
“許醫生,那這些資料就交給你了。”主任猶豫了一下,還是把這份高場強磁共振介入的機密文件遞了過去。
許秋接過,而後與主任鄭重地握了握手:“放心,臨醫不會辜負這份信任。”
主任道:“如果臨醫評估後,打算開展高場強磁共振介入術,可以提前聯係我院,我會趕過去幫臨醫監製雙室手術室的各種細節。”
“有勞主任了。”
兩人的手又是重重一握,南部臨醫和中部綠城一院正式建立友誼,一項新的核心技術也成功落地臨海一院!
……
臨醫。
自竺主任來到臨醫,已經過去了差不多兩個星期。
她成長了。
剛來這裡時,她驚歎於臨醫的風氣,全院上上下下以一線為主,行政崗需要向臨床醫生讓步,身為醫生,竺主任擁有著極大的權利。
但換到人際關係上,臨醫卻寬鬆得讓人吃驚。
醫療界隨處可見的上下級壓迫、森嚴的等級秩序,在臨醫幾乎看不到。
各科主任,時不時地出現在病房裡,密切關注著院內病人的恢複情況,偶爾還會去休息室、示教室和實習生、規培生、住院醫等聊兩句。
治療、手術方案等,主任一旦出現錯誤,哪怕是實習生都敢站出來糾正……當然這種事情幾乎沒有發生過,院內各級審核製度非常嚴格,幾乎從來不會出錯。
同事之間,也沒有勾心鬥角,彼此都隻有一個共同目標——治好病人,多發點文章,從科室多拿點獎金……
反正臨醫的錢多得很,不存在一個人拿的錢多,其他人的獎金就會少,隻要肯乾,工資都會跟著上升——沒有內卷,隻有不斷挑戰自己,正向循環之下,臨醫整體氣質都是奮發向上的。
竺主任隻感覺來到了天堂,於是拿出了十足的乾勁,隻用了一個星期,就在王晟德、藺主任等人的幫助下,組建起了自己的手術班子。
就在上個星期,她完成了在臨醫的第一台手術,三天前也終於開設門診,正式開始了主任醫師的日常。
但竺主任身上最大的變化卻不是這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