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某些手術,就算是天壇醫院,也得專門請許秋去做。
而聯體兒完全顱腦融合的分離術,大夏更是隻此一家。
在許秋完成全球首例完全分離術後,臨醫後續又開展了兩台分離手術,一是來自大夏某北方城市的新生聯體兒,另一對則是從莓國趕來的六個月大的顱腦融合患者。
手術均取得了圓滿成功,且許秋隻參與了指導,沒有下場持刀。
這也標誌著臨醫徹底掌握了這門手術。
“許秋。”
招待室內,沈華院士一見到許秋就熱情地走了過去。
唐雲舒等專家也都麵帶笑意。
在其他待考核醫院,沈華院士基本都是繃著個臉,偶爾看到出色的技術或者是腦外科突破,才能露出一絲笑容。
但來到臨醫,沈華臉上的笑容就沒有停過。
其他醫院需要招待。
但在臨醫,沈華等專家都跟著許秋來到食堂。
臨醫食堂的廚師大叔和打飯阿姨早都習慣這場景了,平日裡經常能見到臨海市市長、傅清書記等人過來,一個院士和一群專家而已,不是什麼稀罕人物。
“這是食堂菜?”
不久後,看著餐桌上的焦溜豆腐、小炒黃牛肉、茄子炒豆角和經典湘菜青椒炒肉,沈華大受震驚。
品嘗了味道後,她味蕾徹底被打開,眼睛都亮起來了。
沈華院士是湘省人,這一桌子的湘菜極符合她的口味,甚至都快趕上跟了她三十多年的廚師了,手藝沒得說。
“專門請大廚做的?”唐雲舒有些驚訝。
她見過各種醫院食堂,有很多都很豪華,但都是體現在食材、裝修和擺盤上。
像這種,能做出私房菜級彆的味道的,太少太少。
算得上是真正豪華的食堂了。
“沒,就是食堂的主廚。”許秋搖了搖頭,習以為常地吃著。
唐雲舒有些吃驚:“平時就是這個水平?在你們食堂吃飯得花多少錢!”
她倒是不太差錢,但醫院的食堂是給員工服務的,偶爾還會有病人家屬過來吃,這個味道,價格不可能低。
而且,醫院是自負盈虧的,跟一頓飯動輒一兩塊錢的公務員沒法比,定價自然也遵循市場規律。
“不怎麼花錢。臨醫的員工,每天都有兩百塊錢的餐補,隻能在食堂花掉。”
“多……多少?!”
唐雲舒瞪大眼睛,其他專家也驚訝得說不出話來。
每天兩百的餐補?
雖然這筆錢不能折現,但,算是讓所有員工都能獲得極其高水準的飲食保障了,彆說國內,全球範圍內,能做到每天兩百元餐補的醫院有幾家?
國內頂尖的協和,都遠遠做不到這一點。
“慕了慕了……”
“我以前要是在臨醫乾,哪兒還會轉行政崗?”
“當初就是因為臨床醫生事多錢少還要被行政崗的打壓,我才離開一線的!”
在場的專家都唏噓不已。
審核過這麼多醫院,臨醫算是讓他們開了眼界。
……
兩日後,專家評審團完成了所有評測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