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還有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
比如選擇何種入路,怎麼確保腫塊的邊界等等。
不過相比以上四個主要問題,其他的都算是細枝末節了。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找個擅長耳科手術的醫院,完成首次簽到,獲得首簽獎勵。”
係統似乎是鼓勵許秋輾轉各家醫院,不斷提升影響力。
因此,其他醫院的首次簽到往往都會給相當豐厚的獎勵。
如果能抽到與這個病人對症的能力,許秋的手術思路會寬廣很多。
不過想了想,許秋便搖了搖頭。
首先是這類病例很棘手,用外科療法處理的就更好了。
有沒有醫院能做都不好說。
再者,以佳佳的情況,本身病情就很複雜了,一般的醫院還不一定能抽到有用的,得去國際領域的權威醫院簽到。
不過也隻能是碰運氣。
斟酌過後,許秋還是打算靠自己。
如今他完全有自立門戶,成為某個,甚至是某些手術外科療法接班人的資格。
“短時間內,佳佳不會出什麼問題。”
“既如此,那就儘可能想到手術辦法……”
下定決心後,許秋取出了一紅一藍兩瓶藥,一口喝乾。
頓時,體力條、精力條全部飽滿。
“要不要再喝一個專注藥劑?”許秋猶豫了一下。
這東西,當初讓許秋有機會開創臨海小血管。
雖然叫專注藥劑,但這東西的珍貴程度遠超體力藥劑、精力藥劑,屬於是高級寶箱才能開出來的東西了。
約等於給大腦開掛,讓大腦超負荷運轉。
望著僅剩的兩瓶藥劑,許秋最後還是搖了搖頭。
這台手術,還遠遠不到需要給大腦開掛的程度。
手術是他擅長的領域,靠自身實力就足夠了。
收回專注藥劑,許秋進入了模擬手術室。
“模擬病人,錄入信息,患者女,三歲,因左耳反複脹痛伴聽力下降……”
許秋嫻熟地背誦著佳佳的情況。
並且不斷地進行調整。
最終,在模擬手術室中重建了一個與佳佳幾乎一致的模型。
做完這些,許秋便坐在了一旁,看著懸浮在半空中的耳道模型,陷入了沉思。
即便是模擬手術室,他也不願意貿然動刀子。
第一步,永遠是先觀察、建立整體的手術觀!
……
……
次日。
隨著第一日的名刀大賽落幕,今天的比賽會場充滿了死寂的氣氛。
眾人都低著頭,所有人的表情都不是太好看。
目光則不約而同地往某個地方瞄去,視線所及處,正是臨醫的參賽席位。
等看到施憐出現在會場上,會場響起了瞬間的喧嘩,然後又瞬間寂靜了下來。
考官、評委等人都紛紛看向施憐,表情極為複雜。
所有人都想起了昨天比賽時的一幕幕。
結束縫合後,最初的統計結果裡,施憐是81分,排在她上麵的分彆是華山醫院的姚常瀾,以及積水潭醫院的楊鐘鐘。
其中,楊鐘鐘雖然隻有83分,但由於這些年一直在練習許秋當時提出的掌指再生術,因而十分擅長精細縫合。
結果也是如此。
姚常瀾完成86針,最後卻隻拿了72分。
其中十四針,都因為張力不合格沒有計入分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