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3章 千億市場!瘋狂的院士!(1 / 2)

“你們聊不就成了,這麼磨磨唧唧的。”這時,白溪狐疑地說道。

她是真不明白,來都來了,不趁著這個時間聊正事,換到下次再約時間,不是更麻煩?

塗煙煙嘴角扯了扯。

你是真不把麵前這位當成大佬啊……許秋可是國內最年輕的院士!

平日裡,能有資格跟許秋合作的人,身份都高的可怕。

有沒有空,能不能繼續聊下去,這都是許秋說了算的。

不過許秋並不知道塗煙煙複雜的心理活動,直接道:“跟新藥的研發進展有關?”

他與塗煙煙的聯係,就隻有自己與嘉德醫療的合作了。

“是……”

塗煙煙答應一聲,又補充道:“準確來說,是我們新藥研發碰到了一些阻礙。”

“阻礙?”

這倒是有些稀奇了,自己這多發性硬化的新藥,曾經在世界賽上大放異彩,在國內也有著非常高的關注度。

隻要是這個行業的人,就不可能不知道如今嘉德醫療背後是誰。

不一路綠燈也就罷了,哪來的阻礙?

塗煙煙卻露出了一絲苦笑,道:“新藥研發、立項的審批流程出了點問題。被駁回了。”

聽到這話,許秋微微眯起了眼睛。

不過他心裡沒有太多情緒,淡淡地問道:“原因呢?”

如果是新藥不合規,那斃掉也是應該的,不妥善立項,在藥物研發領域就是純純的浪費金錢了。

“因為……我們侵權了。”塗煙煙表情裡泛著苦澀。

許秋不由得一愣。

侵權?

侵的哪門子權?

他有點沒想明白,多發性硬化新藥是他的項目,雖說是嘉德醫療申請的,但實際的專利持有者依舊是許秋本人……何來侵權的可能?

我侵權我自己?

塗煙煙從隨身的公文包裡取出了一疊文件,遞給許秋。

後者接了過來,翻閱了幾頁,眉頭便緊緊地皺了起來。

這一遝文件正是嘉德醫療提交的新藥研發審核材料。

新藥的研發,粗略來講有四個階段。

首先就是是研發前的審批,說白了就是立項。

獲得許可之後,開始臨床前試驗,通過一係列實驗室和動物實驗,找到治療疾病的最佳化合物組合,並證明該化合物對特定目標疾病具有生物活性……

之後,才能正式開展臨床試驗。

最後一步還需要提交完整版的申請材料,而這個環節也是最棘手的,光是提交的文件可能就要超過十萬份,包括藥物的所有信息,以及分析資料、數據等等。

當然,眼下的多發性硬化新藥直接卡在了第一步,連立項都出了問題。

在審核材料的末尾,蓋著一個顯眼的“拒絕”印章。

再往後翻,就是未通過審核的具體說明了。

然而越往後看,許秋的眉頭就越皺越深。

大夏對國產自研藥非常看重,因此給出了相當多的優惠。

其中就包括加快審批、支持罕見病治療藥物以及醫療器械的研發等等,從政策上就保證了優先對各類自研藥物審評審批。

然而出問題的就在“支持罕見病治療藥物研發”這一項上。

這個條目內容繁多,其中一點提到“對創新藥、罕見病治療藥品、兒童專用藥等藥物注冊申請人提交的材料,給予一定程度的數據保護期”。

出發點是好的。

某種新藥一經研發,其他人就沒法利用已經披露的數據仿造低價的替代品。

然而要命的是,在嘉德醫療之前,竟然就已經有團隊申請了多發性硬化新藥的注冊,而且迅速通過了。

作為原始研發者的許秋,反而由於“數據保護期內,禁止任何其他申請人同品種申請”的條目,無法立項!

“許醫生,我已經查過資料了。”

說話間,塗煙煙又遞來了一份文件。

新藥審批名錄在初期不會向大眾公開,隻有到了臨床試驗階段才會錄入,但對於業內人來說,獲取這些資料並不是太難。

塗煙煙遞過來的,正是和新藥撞車了的項目。

“申請時間,二月七日……”

除此之外,還有申請人、申請單位等等材料。

許秋看完後,心裡終於是有底了。

對方是趁自己剛從世界賽回來,重心放在肝安寧官司上的時候,打了一個時間差,直接搶先申請了新藥研發。

這個做法,有點類似於商業行為中的搶注。

許秋原以為醫學界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再怎麼說,醫學都是一個壁壘極深、專業性極強的領域,各家大佬聯係緊密,彼此都是抬頭不見低頭見的,不可能這麼不要臉。

更何況,申請人竟然還是另一位德高望重的醫學院士……

按理說不可能做出這種自掉身價的事情。

然而這事兒還是發生了……許秋有些無言,隻能感慨世界果然就是一個巨大的草台班子,真正的競爭就是這麼簡單粗暴。

院士,在普通人眼裡已經是高高在上的大佬,仿佛他們吃喝拉撒都帶著一個高大上的光環,生活中隻有頂尖的學術和人類學識的激烈交鋒。

然而等真正走到了這個高度,和院士平起平坐之後,才會發現他們和普通人沒有什麼不同,照樣會吹牛,同樣會耍陰謀詭計。

隻是,從爭搶一個幾萬、十幾萬的項目,變成了爭奪一個行業的領頭資格,甚至一個新市場的定義權。

而多發性硬化新藥,很顯然就是一個前途無限寬廣的市場。

塗煙煙一邊分析,一邊說道:“我們預計,這將是一個超千億美元的市場……多發性硬化新藥若是能研發成功,首年的銷售額輕輕鬆鬆破百億美元,之後會逐步穩定下來,在二三十億之間徘徊……二十年的專利保護期,哪怕期間會湧現出無數不守規矩的仿製藥,但也足夠打下一片千億美元的市場了!”

許秋的臨海小血管,其相對更高的手術門檻、技術難度,注定了沒法徹底在心外科領域鋪開,雖說性能優越,但盈利能力實在有限。

而多發性硬化新藥卻不同。

隻要藥物研發出來了,是個病人就能吃,而且吃了就有用!

當然,真正讓多發性硬化坐上王座,令院士都不惜與許秋撕破臉皮的,還是另外一點!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