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控製終端則是一頂戰術頭盔,頭盔分彆和激光傳感器,單兵外骨骼連接。
頭盔會根據風速,濕度,大氣壓力,槍口的位置角度,和所要攻擊目標的距離,在頭盔的AR屏幕上顯示出一個瞄準位置,和一個槍口位置。
隻要將槍口位置和瞄準位置合在一起,就能擊中目標,就和打VR遊戲一樣,非常的簡單。
當然這套設備的售價也是相當的不菲,需要500萬美元一套。
雖然很貴,但在王磊看來,這都是值得的,有了這套輔助瞄準係統,在加上頂配版的單兵外骨骼,你就是戰場上的蘭博,在沒有重武器的情況下,你就是戰場上的神。
而重裝型外骨骼,因為沒有設計過重裝型外骨骼,所以王磊向諾婉婷要來了一份重裝型外骨骼的設計圖,在仔細研究了一番後,王磊便開始設計屬於自己的重裝型外骨骼。
首先要明確的是,重裝型外骨骼的戰術定位。
王磊給它的定位是,ADC和肉盾。
重裝型外骨骼高3.8米,全身由厚達1.4厘米的高強度碳化鎢合金包裹,可以抵擋.50口徑的反器材狙擊槍的攻擊,但如果是穿甲彈的話,重裝型外骨骼還是會被擊穿的。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如果還想增加防禦力,最好的辦法就是研發新的材料,不過王磊覺得現在還不是時候,最起碼也得等把高碳化鎢合金的利用價值耗儘了在說。
為了讓堪比人型坦克的重裝型外骨骼動起來,王磊采用的是大功率電動液壓杆,和高功率伺服電動機的組合。
不過就算這樣,重裝型外骨骼的行動速度和靈活性也還是要比普通型的單兵外骨骼差那麼一點。
不過這並不妨礙重裝型外骨骼的使用,因為重裝型外骨骼的主要工作就是,站在隊伍的最前麵,頂著敵人的活力瘋狂輸出。
而為了能夠做到持續的火力輸出,王磊為重裝型外骨骼選購了兩種武器,分彆是右手上的一挺12.7毫米三管旋轉機槍,和左手上的一把可伸縮的30毫米流彈槍。
右手上的12.7毫米三管旋轉機槍射速可以調節,最高可以達到每分鐘1300發,但王磊不建議將射速調到最高,因為被彈一共才1500發,如果調到最高的話一分多鐘就會打完。
左手上的流彈槍可以裝普通的爆炸流彈,也可以裝脫殼穿甲彈,不過因為體積的限製,脫殼穿甲彈的有效射程隻有300米,普通流彈的射程卻有1000米。
因為體積和負重的原因,每台重裝型外骨骼,隻能裝載50發流彈炮。
所以王磊建議50發都裝普通的爆炸流彈,至於如果碰到了坦克和裝甲車怎麼辦,王磊的建議是,讓火箭筒來解決。
重裝型外骨骼隻能對付裝甲車之類的輕裝甲目標,想要對付坦克這種重型裝甲目標,要麼讓重裝型外骨骼扛上反坦克導彈,要麼裝備上電磁炮。
但這兩個方法都不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