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祿卜林的武勇,姬長是見識過的。
但眼下,他麾下有一部將,比阿祿卜林還要勇猛,他心中怎能不歡喜?
他說的激動,嬴淵聽的也激動。
隻因姬長所言,算是敲定了嬴淵的功勳——救駕之功!
身為臣子,無不向往五功。
這五功分彆是定鼎、從龍、拓土、滅國與救駕(護駕)。
這五種功勞,遠比什麼先登陷陣要高。
嬴淵抑製住內心激動,再次作揖道:“陛下,今賊寇未儘數驅逐,還請陛下稍候!”
說罷,他再次上馬。
出乎所有人意料,他竟是朝著由重兵圍困的阿祿台方向挺進。
“爾等賊子,驚擾我主,罪不可赦,還不束手就擒!”
嬴淵大吼著。
姬長聽到了這番話,內心很滿意。
就在方才,姬長耳旁聽到最多的話,就是敵軍將士的各種叫囂之聲。
讓他這個皇帝顏麵儘失。
可如今呢?不僅攻守易形!
還有人幫他找回了場子,他豈能不高興?
阿祿台見設伏失敗,就連親侄兒都折損於此,又瞧嬴淵之勇猛異於常人,便心生退意,帶著麾下各部眾徐徐撤離長城。
隨後,在韃靼軍各將領的掩護下,阿祿台脫離險境,回想起方才嬴淵追逐他的一幕,竟是忍不住生出幾分膽寒之意,喃喃道:
“沒想到周國竟有此猛將,怪不得我那侄兒會對鎮遠關久攻不下!”
“此人,唯恐成我大元之疾!”
敵軍敗退之後,嬴淵與王忠毅共同來到皇帝身前。
皇帝當著諸將的麵,毫不吝嗇的再次誇讚起嬴淵,
“此戰,朕之所以能得大勝,全賴嬴卿與王卿支援及時,待將韃靼趕出陰山之外後,朕必重賞諸將。”
把嬴淵的名字放在王忠毅前麵,足以說明一些情況。
隨後,皇帝又詢問嬴淵為何來此。
嬴淵將前因後果說出。
皇帝驚歎道:“朕的將軍,不隻勇猛,更會用兵!”
若非是嬴淵向王子騰建議,分出一支軍隊前來寧夏長城,隻怕皇帝當真危矣!
“嬴卿,你既會用兵,便就說說看,接下來,諸軍該如何行事?”
姬長已經有所信任嬴淵的能力,想要再給他一個機會。
也就隻有嬴淵的身上攢下足夠多得功績,待戰後,皇帝才能給他一個豐厚的賞賜。
屆時,就算百官心裡反對,表麵也說不出什麼。
說白了,皇帝想要培養嬴淵。
讓他與王子騰,一個主內,統轄侍衛親軍,一個主外,鎮守邊疆。
隻有如此,方可將兵權牢牢握在自己手裡。
有了兵權,他這個皇帝,才能有與朝中一些人相鬥的資本。
聞言,嬴淵看向站在皇帝身邊的諸將,尤其是何福,這些可都是高級將領。
他一個百戶身...冒言屬實不妥。
皇帝注意到了他的神情,笑道:“是朕在問你,你看他人作甚?大膽說,說錯也無妨。”
嬴淵點了點頭,道:“陛下,末將認為,應快馬加鞭告知王統製,由他來鎮守鎮遠關並收攏被洪澇衝散的將士。”
“同時,我軍駐守於長城,待洪澇退下,雙管齊下,夾擊阿祿台。”
“屆時,朝中另外五萬兵也已到來,在我軍兵力足夠優勢的前提下,便可一鼓作氣,將韃靼趕出陰山!”
說實話,他的這番話,可遠遠稱不上什麼計策。
因為這是擺在明麵上的事實情況。
經此一役,敵軍已失去先機,接下來,隻能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