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練耳目。
讓將士熟知各種笛號、鼓號、旗號等。
此舉意在使全軍將士明白何為令行禁止,且訓練期間體力消耗較少。
第二,練器械、四肢。
顧名思義,是讓將士們與袍澤親自對陣並錘煉身軀,鍛煉氣力。
此舉體力消耗較大。
第三,練營陣。
姬長看到興武衛的將士們煥然一新,與此有莫大關聯。
體力消耗中等。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條,那就是練膽氣、養殺意。
此舉主要是讓眾將士遇戰不畏戰。
主要的訓練方式分為兩種。
其一,讓將領賞罰分明,唯有如此,才能讓與敵廝殺的眾將士有個盼頭,故而更能奮勇殺敵。
其二,讓各伍長體察士卒饑飽勞逸,強弱勇怯等,因材施教,因時施教。
嬴淵向姬長所言四種練兵方法,還隻是個概括而已。
其中還包含著諸多小細節。
這些練兵法,都是嬴淵在‘借鑒’明時戚繼光所著的《練兵實紀》。
因時間倉促,他也隻能挑選幾條比較重要的,來訓練全軍將士。
待某營將士當天訓練完第二種之後,翌日便可訓練第一種,然後再去訓練第三、第四種。
如此循環往複,不僅可使將士保留體力的同時不會消耗大量補給,還能使將士對於各種訓練科目愈發嫻熟。
待到了戰場上,這些都將成為他們與敵廝殺的寶貴經驗。
當然,這畢竟是在戰時
,訓練期間,需要有一個周詳的計劃與安排,以防備敵軍偷襲。
話說回來,嬴淵不是沒有想過,用前世現代練兵法去練兵,可真要實操起來才發覺,那都是扯淡。
光是每日供給將士吃食的糧食,就成了大問題。
更彆說日日保持高強度的訓練了。
總而言之,古代練兵法集大成者,便是戚繼光所著兩本兵書——《紀效新書》與《練兵實紀》。
此時。
姬長聽嬴淵說了這麼多,竟也逐漸對練兵之事有所了解,不由感歎道:
“你講的這四種練兵法,倘若編纂成書,有理有據,豈不人人都能練兵?”
在當代,練兵法遠比用兵法更為寶貴。
因為隨著各種器械的發展,比如大型弓弩等等,往往練好兵,更具有實效。
但在大周的將領裡,練兵法,基本都是不傳之秘。
此外,一些沒有家傳的將領,隻能靠著自己當卒時的經曆來去練兵。
這也是為什麼,往往從小兵成長為將領的人,都是軍中不可或缺的人才原因之一。
嬴淵下意識開口道:“末將倒是有這個想法。”
此話一出,瞬間引得姬長重視,他特意壓低了聲音,囑咐道:
“真若著,先讓朕過目,不可傳與外人。”
嬴淵抱拳道:“請陛下放心。”
對於嬴淵這種粗俗易懂的練兵方式,姬長是有些驚訝的。
民間不時會有流寇肆虐,但那些流寇,為何隻能是流寇?
是因為沒有朝廷軍隊的強大軍器?
沒有讀書人的規劃?
這些都不是主要原因。
在姬長看來,其主要原因是,那些流寇的頭領,都不知該如何訓練麾下寇眾。
所以,他們隻能是流寇。
古往今來,皇帝皆防大將造反,其忌憚原因之一,就是那些大將,都會練兵。
他們練出來的兵,是真正具有戰力的悍勇之卒,遠非流寇能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