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手術直播的畫麵裡,出現了患者的大腦形狀。
肉眼可見蛛網膜增厚,大腦萎縮,並可呈多囊性改變。
患者大腦萎縮的極為嚴重,術側顱內大腦與顱骨之間的空隙很大,黃天賜估計患者要是有腦出血,100ml以內絕對不會出現自主症狀。
100ml都是保守估計,200-300ml也不會有什麼問題。
雖然大腦整體萎縮,可是顳葉卻有些異常的“發達”,黃天賜想不懂為什麼,他小聲問道,“老主任,您見過這種情況麼?”
老翟主任凝神皺眉看著直播畫麵,微微搖了搖頭,“按說不應該隻有顳葉這麼發達,應該和其他組織一樣的萎縮才對。難道剛剛吳冕那小子是因為發現顳葉有問題,才延遲的手術?”
“應該不會,術前的影像資料沒發,但我感覺術前吳冕和楚知希應該看過很多次片子,心裡有數。”黃天賜說道,“尤其是神經導航設備設定手術入路,肯定經過千錘百煉。”
老翟主任點了點頭,繼續凝神看手術。
直播中,楚知希為了使操作便利,在做腦室穿刺放出腦脊液,使患側大腦進一步塌陷。
顯露外側裂,將蛛網膜撕開,小心的牽開額顳葉,向鞍旁檢查。
兩柄微小的神經外科顯微鉗子一點點遊離,大腦中動脈漸漸清晰的暴露出來。
這一步術者楚知希和助手吳冕做的很謹慎,速度並不快,每一個細小的分支都儘量暴露,減少副損傷。
屏幕直播的不像是在做一台手術,而是在直播製作局部解剖學的標本的現場畫麵。楚知希和吳冕的顯微操作很細微,每一個動作在大屏幕上都很難分辨出來。
幸好劍協醫院那麵準備的很妥當,在顯微操作的瞬間,屏幕右側打開兩個視野,看角度一個是吳冕的顯微視野,一個是楚知希的顯微視野。
手術範圍隻在毫厘之間,遊離的過程並沒有什麼特殊的,無論誰去做都是一樣的遊離。隻是楚知希和吳冕兩人配合默契,相互之間沒有一點乾擾、影響。
頸內動脈、大腦中動脈、大腦前動脈以及其分叉部,一點點出現在術野裡。
直到大腦中動脈分出豆紋動脈的遠端用銀夾雙重夾閉後切斷;在大腦前動脈分出前交通動脈的遠端將動脈用銀夾夾閉後切斷後,會議室裡的醫生們才長出了一口氣。
沒有大出血就好,這裡要是遊離的不謹慎,稍微有些失誤,一根小分支血管被弄破出血,整個術野都會變成一片殷紅,什麼都看不見。
出血,一直都是神經外科要麵對的重大難題。
不像是胸科、普外科的手術,隻要不趕上極端情況,出多少血都不會影響到手術術野。畢竟胸腔能裝3000ml血沒問題,腹腔的容積更大。
吸引器插進去,呼呼呼的就把血吸出來。遇到這種情況,主刀醫生考慮的不是手術術野,而是患者失血性休克的問題。
但神經外科的手術範圍在顱內,眼前患者一側大腦萎縮,也不過能多“裝”2-300ml血而已。
手術做的真細,黃天賜由衷的在心中感慨。他看了一眼時間,遊離大腦中動脈、大腦前動脈用了42′22″。
手術做的也很一般麼,雖然細致,可是太慢……想著,黃天賜猛然恍惚了一下。
他意識到自己忘記了什麼。
從開始遊離一直到用銀夾夾閉遠端動脈,竟然沒有一點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