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東宣尉使崔季康分析局勢後,一邊連忙請李安回晉陽駐防,一邊上書唐廷。
李安收到崔季康的信,遞給一旁的楊師厚。
楊師厚看完,緩了半晌,才道:“阿兄,其他各軍都撤了,要不我們也撤吧。”
李安道:“值此危難之際,如果我們也走了,那由誰防備李國昌父子呢?我們宣武軍自入河東以來,軍紀良好,河東的百姓不至於和我們為難。我的意思,我們還是幫崔季康一把,回晉陽駐守。至於回不回宋州的問題,聽朝廷或者穆節帥的命令。”
楊師厚道:“那萬一李國昌父子打進來了呢?”
李安道:“晉陽城易守難攻,我們退守晉陽,沒什麼危險。”
“也好。”楊師厚同意李安的提議。
於是,李安帶兵回了晉陽。
宣武軍跟著李安,軍紀良好,基本沒發生過奸淫擄掠的事,晉陽的百姓見到宣武軍的旗號,便也沒有攻擊,隻對宣武軍保持警惕。
另一邊,唐廷收到河東的消息,順勢任命崔季康為河東節度使,代北行營詔討使。
另外,由於忠武等軍撤走,朝廷又另調新的昭義軍節度使李鈞,幽州節度使李可舉,吐穀渾酋長赫連鐸,沙陀酋長米海萬前往河東支援。
十一月,各軍再度齊聚晉陽。
李安完成了暫時戍衛晉陽的任務,又被崔季康調往代州防備李克用。
十二月,沙陀軍領兵攻打石洲,崔安康帶河東軍、李鈞帶昭義軍前去支援,雙方再次與洪穀大戰,官軍再次大敗,昭義軍節度使李鈞戰死,昭義兵退到代州。
三個月前,昭義兵在晉陽搶掠被晉陽百姓追著殺,這次到了代州,死性不改,依舊在代州搶掠。
於是代州百姓發揚了晉陽百姓的精神,組織兵團和昭義軍在代州大戰,幾乎將此次前來的昭義軍殺了乾淨。
李安的宣武軍也在代州,不過他選擇了兩不相幫,宣武軍就安安靜靜的看戲。
另一邊,崔季康在洪穀大敗,帶兵往晉陽回撤。
唐乾符七年,公元879年,二月。
崔季康退到靜樂駐防,都頭張鍇和郭昢帶領士卒作亂,將孔目官石裕殺死,崔季康孤身逃往晉陽。
張鍇和郭昢帶兵在後麵追,一路追到晉陽,將崔季康殺死在節度使府。
這下,河東更亂了。
唐廷連忙任命陝虢觀察使高潯為昭義軍節度使,任命邠寧節度使李侃為河東節度使,代北行營詔討使。
再次把李安從代州調到晉陽戍衛,同時,由於李安和宣武軍的優良表現,唐廷任命李安為代北行營詔討先鋒使。
先鋒使,並不是什麼高位,但是對李安來說,已經夠了。
因為,這次是唐廷主動給他的任命,這代表唐廷裡的人,已經知道,並熟悉他的名字。
唐乾符七年,三月,李侃到了晉陽。…。。
現在,李安成了詔討先鋒使,李侃不能輕易把李安調往代州,就讓李安駐防在晉陽城北。
李安他們從乾符六年七月底就到了河東,半年過去,除了和李克用對罵了幾句,其他時間,一直在晉陽和代州之間換地駐防,順便看戲。
行營裡,楊師厚不由得和李安吐槽道:“也不知道這河東是怎麼了,討伐不利倒也罷了,卻頻繁兵變,我們宣武軍的精兵在此,一直沒有用武之地。”
楊師厚此話,頗有嘲諷之意。
李安笑道:“我們隻有兩千人,守城可用,野外作戰則不足。”
楊師厚道:“但也好過彆的軍窩裡鬥的強,也不知何時才能用到我們。”
李安道:“再等等,反正我們離開駐地作戰,穆節帥要給我們糧餉,朝廷也要給我們賞錢,拿雙倍的錢不乾事,何樂而不為?”
楊師厚哈哈一笑,道:“弟兄們拿了錢,倒也聽話。”
李安回之一笑,沒有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