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到了韓飛這裡卻成了神來之筆,因為主題公園的存在,哪怕是網劇虧本,他也一樣可以靠主題公園再把錢賺回來,即便是這網劇跟主題公園都虧本,韓飛還有其他的衍生產業鏈,這樣的優勢是其餘同行極度眼紅,卻又無法複製的。
黃鶴翔癱在沙發上麵如死灰,倒不是被打臉,而是他發現,自己在這行乾了這麼多年,竟然沒有一個後輩看得長遠,更讓他絕望的是,明明知道對方的模式,他也無法複製對方的成功,因為,公司不是他一個人的,要想打造ip就必須耗費大量的財力、物力、人力。
而公司的股東做一件事情之前最先想到的卻是各自的利益,沒有人會同意他拿著大家的錢去冒險,分錢的時候這幫人一個個跑得比誰都快,一旦讓他們掏錢投資?彆鬨,不知道談錢傷感情嗎?
事件的反轉瞬間在網絡上引起了轟動,對於創作時間的爭議並不大,明顯韓飛說得有道理。
真正引起爭論的還是投資金額的計算方式。
有的網友就表示:“實景搭建後期有其他用途的就不能算,至少不能完全算作投資成本。”
但是也有網友反駁:“就想問一句,如果實景搭建沒有其他用途,最後會怎麼辦?拆掉?拆掉就算成本了?這完全就是流氓邏輯嘛,人家有其他用途說明衍生ip價值發揮了作用,難道沒人看出這種模式對於華夏影視製作的好處嗎?”
好處自然是顯而易見的,為什麼現在國內影視劇動不動就是五毛特效?說白了沒錢啊,能不搭實景的儘量就在攝影棚裡拍了,全靠後期製作來填補。
沒錯,好萊塢的確是可以在攝影棚裡把一部電影拍攝得很真實,可問題的關鍵是華夏目前的技術暫時達不到啊。
實景加特效可以讓畫麵更加真實,這又不是什麼秘密,圈內人都知道,可是真實的實景成本太高,搭了又要拆掉,實在是耗費不起,偷工減料的實景還不如直接用特效p圖。
這就是一個死循環,如果實景後期可以利用起來,的確是能夠幫助劇組節省大量資金。
其實這種模式早期華夏電影是有過嘗試的,就比如陳凱歌最早拍攝【荊軻刺秦王】的時候就跟橫店合作斥資12億打造了一座秦王宮,要知道那可是96年的12億,要是這筆錢讓劇組來出,估計把陳凱歌賣了也拿不出來。
但是雙方經過合作,最後陳凱歌用實景秦王宮拍出了【荊軻刺秦王】,而後來橫店也通過賣門票每年收入超過10個億。
隻不過如今劇組就算再牛逼也不可能讓橫店幫忙建造宮殿了,隻能自己想辦法,而韓飛的模式顯然就給出了一個全新的思路。
當然也僅僅隻是思路而已,這條路太難走了,就像郭德綱說過:以前同行們是安安靜靜的等死,自從他來了,大家連好死都難,難道還指望彆人念他的好嗎?
一場風波以黃鶴翔被打臉匆匆收場,時間也悄然來到了11月中旬,眼看著【雲頂天宮】首播進入倒計時,不僅僅是觀眾,就連同行們也都想看一看,這部被吹上天的【雲頂天宮】有沒有韓飛說的那麼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