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絕對不是危言聳聽,華語電影圈子裡,一直都有一個傳統,那就是跟風畏險,很多影視公司壓根就不去想什麼創新,反正什麼火就拍什麼,而一些巨虧的電影也會成為他們永遠不會去觸碰的“禁區”。
韓飛這麼做自然是想通過這部電影,讓更多影視公司看到,雖然技術依舊有差距,但並不意味著,我們就拍不出好的特效電影,隻要認真把能夠做到的做到最好,觀眾一定會買賬,就一定能賺到錢,說到底,賺錢才是影視圈的第一生產動力。
當然,假如韓飛這次失敗了,估計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會有其他影視公司敢碰科幻特效大片這個題材。
然而,韓飛有信心以他如今的實力,絕對不會做得比原版差,甚至會比原版更好。
韓飛原本是想趁著劇組放假這一個月,自己一個人把劇本搞定的,但是每每寫到一些設定的時候就會陷入跟原版劇情較勁的狀態。
怎麼說呢,“科幻電影”之所以神奇就在於它的超前性,很多東西甚至僅僅停留在某個科學家的理論幻想當中,根本沒有辦法證明是對還是錯。
就好像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利用電腦辦公最先也是出現在科幻當中的,直到進入二十一世紀電腦、互聯網成了人們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才算是從科幻變成了現實。
韓飛高考的時候就考了五百多分,指望他能夠創造性的改進“流浪地球”當中設定的硬傷,實在是太難為他了。
於是,韓飛決定請專業人士來幫忙,通過關係從京城航空航天大學,請來了一個教授團隊,全程跟進劇本的創作。
“流浪地球”這部電影無疑是一部破冰之作,亮點非常突出,缺點其實也不少,就比如原著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那個封閉玻璃球生態循環係統的失敗,從而衍生出飛船派跟地球派的衝突,這些都沒有展現出來。
於是“流浪地球”這件事情就變成了一個既定的【背景故事】,完全失去了人類在麵對選擇時做出的衝突與掙紮。
在韓飛看來,這是一個能夠完善整個世界觀並且戲劇性十足的內容,如果放棄就實在太可惜了,所以在新版劇本當中,韓飛準備加入這個衝突設定。
劇本的創作是相當辛苦的,好在,一個月時間很快過去,劇組回歸之後,大家看到劇本第一反應就是:臥槽。
蔣輕侯更是興奮得手舞足蹈,他們完全沒有想到,自己才休了一個月的假,韓飛居然整出了這麼個重磅炸彈。
沒錯,的確是重磅炸彈,科幻電影特彆是硬核科幻一直都是好萊塢大片的專屬領域,華語電影從來沒有過真正意義上的硬核科幻。
或許,這個曆史將在他們手中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