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日本的發行商早就在宣傳造勢了,之所以一直等到現在上映,就是在等韓國電影票房爆炸的消息。
日本跟韓國也算是一對老冤家了,互相之間有很多迷之操作,不過在文化領域,雙方的關聯還是很深的,呃......準確的說應該是相互鄙視。
總之一部在韓國票房爆表的電影,日本觀眾就很有批判性看一看的欲望,然後看過之後,在社交平台上嘲弄一番:什麼破電影,也不過如此嘛,韓國觀眾果然沒見過世麵。
其實抱有這種心態去影院的觀眾還真不少,然後,等第一場結束,許多日本觀眾走出影院的時候,神情都有些恍惚。
“流浪地球”帶給他們的衝擊其實遠比很多華夏觀眾還要來得激烈,因為在日本,地質災害從來就沒有斷過,四五級的地震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來一次,民眾甚至都習以為常了。
所以他們對於這類災難片是情有獨鐘的,而“流浪地球”不管是創意,還是畫麵、特效方麵都可謂做到了極致。
這裡不得不提一下日本發行方,他們請到了日本相當有影響力的配音演員來給劇中的主角們配音,許多日本觀眾甚至一度認為這部片子就是日本拍的。
在這裡就不得不提一下,“流浪地球”之所以能在東南亞各國都有不錯的票房表現,還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事情,因為東南亞的亞洲人長得都比較像,再加上大部分時間都帶著頭盔,也很難發現細微的區彆。
所以各國在宣傳的時候,都有意無意的模糊他們的真實身份,弄得許多觀眾一度以為這些都是自己人,歸屬感爆棚,至於看過之後再被揭穿,那就隻能表示遺憾了,誰讓自家拍不出這麼好的片子呢?
同時各國同行也意識到了雙方之間的差距,特彆是日本、韓國這樣的文化輸出大國,韓國電影就不用說了一向是以敢於揭露醜惡著稱的,許多韓國導演似乎就認準了跟政府唱反調,然而許多韓國導演在影院看過“流浪地球”之後,一個個就像是被抽離了精氣神一樣,癱坐在原地。
這種感覺,怎麼說呢?就好像當初華夏諸多電影導演在看到“阿凡達”之後的反應,一個個呆若木雞。
其實大家都知道本國電影工業跟好萊塢之間的差距,隻不過大家一直在騙自己,也順便騙觀眾,隻要內容拍得好,特效不重要,但是真的不重要嗎?
一旦出現“流浪地球”這類劇情跟內容都做到極致的影片,就相當於當頭棒喝,至於是被一棍子打懵了,還是被打醒了就完全屬於個人素質了。
“流浪地球”在日本上映一個半月,總票房310億日元,折合人民幣約等於20億,可以說是一個相當可怕的成績,而且也打破了原本308億日元的票房紀錄。
按照之前的分成協議,韓飛光是日本市場就可以分得5億人民幣左右的收益,當然,隻是稅前。
接連打破日本、韓國的票房紀錄,華夏網友簡直都快裂開了,好像這筆錢最終會進他們口袋一樣開心,當然,這種為國爭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