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金子發光(1 / 2)

最開始的時候,薑海濤其實就是想看看吳舟是否有真的聽進去,所以,他也是以聽吳舟說為主。

但是漸漸地,隨著吳舟這邊觀點的不斷輸出,而且給出非常完整的邏輯性之後,薑海濤也就漸漸地從完全的聽,變成了偶爾幾句的提點。

而吳舟這邊再度讓他驚訝的是,他隻是隨意的一個提點,很是隱晦,但吳舟這邊卻是在直接了解到了他話中含義,之後就是直接融合到了他自身之後輸出的觀點。

就這樣漸漸地,薑海濤對於吳舟的驚訝越來越多。

可能是這一天的相處,彼此熟悉了一些,也可能是酒精,又或者是此刻突然興起的一時的愛才之心。

薑海濤和吳舟說得越來越多,這個過程中,交談從一邊倒的單方麵的輸出,漸漸地變成了交流。

“聽著不錯,那你覺得,國內品牌應該如何利用好這個趨勢,怎麼應對國際品牌的衝擊?國外的品牌不缺錢,不缺技術,更不缺認知度,國產品牌真的能突圍嗎?”

“國產品牌想要突圍,不能學國外品牌走高高在上的路線。我們的優勢在於離消費者更近,對他們的需求更敏感。比如,有些國際品牌對中國市場的理解很淺薄,產品設計、營銷語言都很生硬。而國產品牌可以通過本土化優勢,在社交平台上直接和消費者互動,用快速的產品迭代抓住需求。”

“你說得對,其實我們團隊最近也做了一個關於‘國潮崛起’的分析報告,結果顯示,90後、95後消費者對國產品牌的認同感確實在上升。但我還是好奇,這個趨勢夠穩嗎?還是隻是短期效應?”

“短期看是消費升級,但長期我覺得是文化認同在起作用。消費者會越來越喜歡有情感連接的品牌,而國產品牌隻要能抓住這點,就有機會持續穩固這個趨勢。但從企業角度看,國潮不能隻停留在表麵文章上。品質、供應鏈、服務這些硬實力都要跟上,不然用戶遲早會失望。”

“...”

薑海和吳舟聊的話題也與越深入,細致,漸漸地也就變成了討論...

有些領域吳舟之前甚至想都沒想過,但這一刻,在溝通的過程中,卻好像無師自通一樣,吳舟是憑借自己之前超乎常人的工作強度帶來的工作經驗積累,以及數據挖掘深度,再加上自身精通級彆的邏輯思考和洞察力的天賦,讓吳舟可以憑借少量的“工作經驗”,就能推斷出來很多邏輯縝密的觀點...

而薑海濤這邊,他的觀點輸出就比吳舟要輕鬆很多了,公司這邊都是團隊工作,他主要是做最後的決策,而具體的分析,則是由公司的專業團隊來進行。

所以薑海濤雖然隻是從事投資行業,並不實際經營,但他卻是不知道已經看過多少行業頭部企業的分析報告,市場分析報告,研發方向分析報告了...

這些他看過的東西,大多都是可以直接輸出的“觀點”,畢竟那是國內,乃至全球都算得上最頂級的團隊的分析結果...

而就是這樣一隻專業團隊可能數周乃至於數月時間的分析結果,他就這樣親眼看著吳舟在自己這邊偶爾的幾句提點,又或者一些關鍵數據的補充,他“三言兩語”之後,一步步地給推導了出來近似的結果...

薑海濤目光再看向吳舟的時候,已經是完全沒了最開始時,抱著“點撥晚輩”的那種態度。

“薑妍這丫頭這還真的是找到寶了。”薑海濤心裡想道,方才在保姆車上的時候,都還沒有如此明顯的感覺,薑海濤看了一眼吳舟身前的那個空空如也的酒杯,心裡猜測估摸著是喝酒了之後的緣故...

薑海濤有心想看看吳舟究竟能想到哪一步,隨後他也開始將自己這邊心裡的一些“問題”拋給了吳舟,想聽聽他的看法...

兩人之間的這種交流,也很快地吸引了越來越多場間大佬的注意。

這些人原本自身目光投過來,但隨著吳舟這邊和薑海濤聊得越來越深入,而觀點越來越犀利,明確,他們也漸漸地停下了自己原本沒什麼意義的閒聊。

轉為傾聽,不管吳舟說的觀點他們是否認同,但能和薑海濤這樣的國內頂級投資人,對答如流地交流。

而邏輯縝密,吳舟所表現出來的能力,就已經超過了絕大多數的年輕人。

江流這會兒看著侃侃而談的吳舟,那種熟悉感越來越強,“吳舟...”江流嘴裡不斷念叨,直勾勾地盯著吳舟,腦海中則是仔細地回憶著...

最後他也沒再去繼續絞儘腦汁,而是直接給五穀發去了消息,讓他將吳舟的資料大概的給他說一下...

五穀那邊回複得很快...

而江流這邊在看到吳舟是“雙十一優秀供應商代表”的時候,立刻就回憶起了吳舟是誰。

但也正是因為想起來了,這讓他再看吳舟的時候,眼神中也漸漸地多出了一些不可思議,不敢置信。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