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且齊川目前經驗還不足,導致鐵水雜質太多純度不夠,澆築的器具也沒有進行鍛造淬火。
總之成長空間還很大。
部落的族人們親眼目睹了鐵礦石變化為鐵水,然後又變成鐵器。
當他們看到用力砸都不會斷,彎了之後還會恢複原樣,堅硬程度遠超石器的鐵器之後一個個都快激動瘋了。
而帶來這一切的族長齊川對他們而言,無疑就是神靈在世。
……
隨著第一批挖掘出來的礦石全部被冶煉完畢,大規模開礦就成了燧火部落接下來的主要工作。
想要快速挖礦,就必須擁有足夠的鐵製工具。
除了第一爐實驗性的鐵水被澆築成各種器具,剩下的大部分都被澆築成開礦所需要的工具。
挖掘鐵礦,齊川沒有讓普通人參與,全部都是蛻凡戰士親自上手。
現在部落要做的事太多了,上千畝的燧火豆種植,除草,收割,脫粒。
三個大型圍欄裡麵的牲畜需要喂養管理。
其他各種生產活動也不能停下。
新城池的根基還需要挖。
煤礦,鹽礦的開采同樣緊缺人手。
鐵礦石開采出來想要運回來,要麼費時費力靠人力一點點搬運,要麼建造船隻進行水運。
說起造船,燧火部落其實有一個優勢。
大旱之前齊川砍伐了大量幾人合抱的參天古木,如今這些大樹經過多年晾曬也都脫水變乾。
現在都大荒全是這幾年新長起來的樹木,齊川積攢的這些大樹幾乎成了絕品。
可是造船不光是有材料就行,還得有技術。
而這個技術正是燧火部落所欠缺的。
實在沒有辦法的齊川這時候開始幻想,自己如果能再做一個關於造船技術的美夢該多好。<
br>
隻是這個美夢遲遲沒有到來。
最終齊川隻能選擇最原始的辦法。
他挑了五棵直徑達到兩米的巨木,然後將其開鑿成獨木舟,接著又把獨木舟固定到一起。
於是一艘寬十米,長三十米的原始大型船隻出現在了濟水河之上。
也幸虧濟水河在流經燧火部落的階段河床平坦,流速低,水麵平靜,讓齊川這艘大型木筏經受住了考驗。
不過彆看這船比較原始,但是運載量絕對沒有問題。
其在濟水河上往返一次,就能將蛻凡戰士辛苦挖掘半個月的鐵礦石全部運走。
為了提高效率,齊川又分彆建造了四個爐子。
五個煉鐵爐同時開火,燧火部落族人的生產工具迅速被鐵器替換。
招收人口,挖礦,煉鐵,建城,種地,飼養牲口。
齊川要做的事太多了,原本還想著經過上次的管理體係調整,以後能夠清閒下來。
可攤子越鋪越大,各種生產活動時不時就會遇上之前沒有見過的困難。
齊川恨不得把自己一個人劈成八個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