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期間,尋跡者也曾調動束能炮接連開火,嘗試用能量流衝擊提前攔截妄圖靠近的戰艦。
任重提前做了安排,並早已在沿途灑下創意脫胎自飛蚊自爆機器人信息收集器,與尋跡者上的探子機器人異曲同工。
絕大部分武裝戰艦都利用提前執行的機動或避開,又或是用彈出式外掛裝甲擋住了這能量流,隻有兩艘過於倒黴的武裝艦被能量流的漫射掃中了引擎部位和艦橋部位,受損嚴重,失去了戰鬥力。
不過這兩艘武裝艦內部的作戰人員已經紛紛乘坐著小型飛行器撲了出來。
每一艘武裝戰艦都既是炮艦,也是母艦。
八個小時過去,總計988艘武裝戰艦出現在了尋跡者周圍,並與之保持50萬公裡距離,如同988顆圍繞著星球運轉的衛星。
屬於任重和黎陽的0001號也混在裡麵,位置與其他人保持完全一致。
到得此時,尋跡者已經不再對外發射能量流。
這種武器的成功率太低,飛船剩餘的能源本就有些不足,投入產出比太低。
當然,熟悉尋跡者上的武器儲備的任重並不會讓自家戰艦傻乎乎地一擁而上。
這個體型龐大的殖民艦裡最強的戰鬥力是冰封軍團,但最強的武器卻並非能量流,而是一種十分“古樸”的超高速導彈。
這種導彈的射程是三億公裡,並且擁有遠超水滴號的持續加速能力,最高飛行速度可達到五分之一光速。
但飛行速度並非這導彈的最大特點,而是它的殺傷半徑,達到整整一千公裡。
如果任重讓戰艦一擁而上,當戰艦相互間的距離拉近到某種程度後,必定會遭遇這高爆導彈的飽和打擊。
現在對方沒用出這導彈,想來也是將其視為壓箱底的絕招,更害怕導彈被能量武器提前攔截引爆。
所以真正的接舷戰需要交給小型作戰單位。
當然,在此之前任重這邊可以先用實彈武器犁個地。
“所有出艙人員和墟獸準備!”
“按編號進入各自威龍太空戰機!”
“所有中遠程實彈艙全部激活!”
“發射!”
五秒後,武裝戰艦的表麵打開了一個又一個蓋板,一個又一個垂直發射器展露出來。
一個又一個旋轉發射器如同雷達般冒出頭來。
無數枚或大或小的導彈從無數個發射器裡彈射出來,旋轉,粗瞄,並在太空中點火,又拖著長長的焰尾往前呼嘯而出,從上下左右前後任何一個角度流星雨般砸向居中的球狀飛船。
導彈發射持續了近三分鐘。
每一艘武裝戰艦在三分鐘內攏共發射了上萬枚中遠程導彈。
然後,先是大量已經被激活的星空墟獸從貨艙口中撲出,快速飄飛向前。
除了星火軍團中的核心職業者之外,來自孟都集團的殖裝戰士,來自源星軍工的機甲戰士、槍械師、爆破師、戰爭藝術家等等戰鬥職業者駕駛著各自的戰機撲出,緊追著星空墟獸陣與導彈群而去。
星火軍工出品的威龍戰機裡,最強的型號是X型,都在星火軍戰士的手裡,並未第一時間出動,但不代表沒有彆的改造型號。
星火軍工與源星軍工的研發人員聯合起來,以威龍原型機為基礎,針對不同的職業者製造了不同細分品類的威龍戰機。
譬如針對體型各異的殖裝戰士改良了座艙結構,降低了對腦機同步率和大腦反應的需求,將戰機控製的細節更多地交給晶片智腦。
當然,現在協助芯片智腦控製戰機的不是彆人,正是曾經的“網”,如今的孫艾。在確定了有機會複活孫艾後,任重才剛一蘇醒,就已經開始將原本拆下來的晶片智腦重新安裝上各個戰爭機械。
針對爆破師職業者,就進一步改良彈倉,削弱能量武器和機炮的存在感,提供了各式各樣的大威力炸彈,甚至還有少部分人得到了新鮮出爐的小型氫彈。
針對槍械師,就進一步強化能量炮與超高動能機炮的性能,便於讓槍械師能駕駛著這台沒有翅翼,形如火箭的威龍戰機像平時那樣作戰。
至於戰爭藝術家,則又有不同的功能分類。
有人的任務是操控著不同的通訊中繼器,扮演戰場通訊中繼樞紐的角色。
還有人的威龍戰機體型格外龐大,內裡裝載了大量的太空用微型兵團戰爭機械。
至於機甲戰士,這些人的戰機刨除了全部的武器係統,做了極致的輕量化,隻有可拋棄的推進器與反應裝甲。這些戰機的任務隻是將機甲戰士送到尋跡者的表麵,接下來或自行解體,又或乾脆變型成大型的重裝機甲。
當然,還有一部分具備太空生存能力的殖裝戰士根本沒有戰機,隻有一些簡單的量身定做的太空作戰服,以及背上的外掛式噴射引擎。
至於星空墟獸,同樣沒有戰機,但也都被加裝了各形各狀的引擎。
隻有如同人形,並且也擁有不低的智慧,承擔調度作用的軍團獸坐擁格外強調機動與防護能力特型戰機。
短短數分鐘後,蝗群一般的導彈群率先抵達尋跡者表麵一百公裡開外的位置。
隨後,曾經讓任重戰死過不知道多少次的能量流炮在球形巨艦表麵各處出現,開始功率全開,以重點攔截顯示有高能反應的實體導彈。
近千萬枚導彈被接連引爆,劇烈的爆炸在太空中此起彼伏。
往往是一次爆炸的光芒尚未散開,另一次爆炸生成的焰光就又席卷了過來。
在這些焰光的遮掩下,大約有近兩百萬枚導彈成功地命中了力場護盾,並被引爆。
爆炸的光芒層層疊疊,互相組合,讓尋跡者仿佛變成了一個自發光的小太陽。
在這小太陽之外,又有多達八百餘萬名作戰人員抵近觀察著,等待著總攻命令。
每一艘武裝戰艦上的滿編人員是三萬人。
為了準備接舷戰,任重將絕大部分戰鬥精銳集中到了這一千艘戰艦上。
平均每一艘戰艦對外派遣了八千人,近千墟獸。
攏共算下來,此時便有八百萬人以及一百萬星空墟獸圍繞在尋跡者的附近。
從數量上看,區區八百萬人的占比並不高,但孟都集團與源星軍工接近90的戰鬥力,都在這裡了。
看著信息流投影中的尋跡者,任重一直在心中掐算著尋跡者的能量儲備狀況。
片刻後,他緩緩舉起右手,朗聲說道:“對方的能量流炮即將進入冷卻期,力場護盾的效能也已經下滑了50,總攻!前進!”
這是任重第一次指揮如此大規模的作戰。
他曾經一度認為自己沒有太多的戰爭指揮天賦,隻不過是擅長在每一次行動之前製定出足夠詳儘的規劃而已,沒有鄭甜的那些機靈百變。
但事實證明,在規模化的太空戰爭裡,所謂的機靈百變在絕大多數場合中,都不如提前將計劃做到極致。
在導彈群的後方,墟獸群組成了第一條推進路線。
在墟獸的後方,又是大量具備極強機動性能的改良型威龍戰機。
威龍戰機的後方,再又是大量殖裝戰士與中小型戰爭飛行器。
整個推進陣線的縱深達到上萬公裡,相互間的距離也儘可能地拉開。
並且,在孫艾的點對點協助之下,陣型中每個人與飛行器相互間的距離被控製得十分精準。
如此排兵布陣,讓老冰棍們的高爆導彈很難有發揮的機會。
可等這些人抵近到一千公裡以後,老冰棍們便不敢再輕易地使用高爆導彈。
老冰棍們隻覺得無比的難受。
王座大廳裡。
巴頓奧古斯都一邊忙著給剛解凍不久的星艦幼體錄入嬴豐給他的詳細作戰指令,一邊在嘴裡罵罵咧咧,“媽的!這到底是為什麼!這些人腦子究竟怎麼長的?我們才是他們的創造者,為什麼會這樣?嬴野和休伊特到底在想什麼!這什麼情況?為什麼沒有人回答我們!使徒大人不是艦隊元帥嗎?他現在到底在乾嘛?馬中飛,你回答我!”
馬中飛扭頭看著最中央那個空蕩蕩的椅子,腦海中回憶起之前看到的明明很悠閒自在的任重,卻也是有些茫然地搖了搖頭,“我不知道。”
嬴豐:“都閉嘴。冰封軍團已經全部起出。但在此之前,我們還有很多人形戰兵可以用。殺戮機器的緊急拷貝複製也即將完成。我們的力場護盾還能至少再堅持十五個小時,我們依然高枕無憂!馬中飛你趕緊繼續修複網!彆受其他人的乾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