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隔了一天,二班的孩子也被帶了出去,一人發一隻小背簍上了山。
這天沒下雨,學的是另一首詩:“《鹿柴》,作者王維,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森林,複照青笞上。”孩子們一邊挖著野菜,一邊跟著陳旭東的聲音一句句的大聲念著。
今天帶課的是邢慶生、周東一、鄧愛民、李明江一組,一起來的是邢慶生,羅燁依然跟著一起。
等到回去,知青點收獲的又是兩大筐加十幾小背簍的野菜。
二班的孩子也跟著采了風,背了詩,三班的熊孩子們不乾了,幾乎吵翻了天。
六七歲,正是狗都嫌的時候,第二天,老師們“沒有辦法”,隻好把三班的也帶了出去,這一天是項誌寬、楊愛軍、於毅光、杜國安一組上課,出去的時候是謝承誌帶隊,因為這麼大的孩子最熊,除了楊愛軍,還多一個王小雅跟著一起,依然帶上羅燁。
這一次,又是另一首詩:“《登鸛雀樓》,作者王之渙,白日依山儘,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
三個班,學的是三首不同的詩,先是紛紛向老師提問,為什麼學的不一樣,最後苗詩文過來了,側頭笑說:“你們不是一個班,就是學的不一樣,但是你們天天在一起玩,就比比看,什麼時候能學會另外兩個班的詩?也比比看,誰能教會彆的班的同學背詩?”
好嘛!
孩子們一聽,卷起來了,連回家的路上也是憋足了勁吼著背詩,家長們遠遠的聽到,以為在吵架,走近了一聽,沒聽懂在罵什麼,反正幾家孩子都麵紅耳赤臉紅脖子粗的。
再一問,是分彆有老師帶出去,在山裡學背詩了,帶隊的又是哪幾個老師,跟著的是哪幾個老師,又學會了什麼雲雲。
手講比劃的,再把詩大聲背一遍,都得意的看著聽不懂家長們。
家長們聽不懂詩,可是去一大隊大隊部打聽一下就知道了。
知青點三十五個知青,有四個是高中生,這四個高中生就分彆是謝承誌、祝曉敏、苗詩文,陳旭東。
平時給孩子們上課的,都是初中生,帶著出去背詩的,可都是高中生。
家長們樂意了,揮著巴掌罵:“你給老娘好好背,不許亂跑。”
隔一兩天又問:“有沒有教新的,給老子聽聽。”
於是,孩子們又嚷嚷著要出去背詩。
於是,每個星期都要輪一天出去挖野菜。
進入五月,到了楊毛兒成熟的季節,生長了大楊樹的林子裡,更是天天有孩子們快樂的背詩聲。
羅燁贏麻了。
開學滿一個月的時候,祝曉敏趁著陳旭東進城送雞蛋的時候,托他在縣裡稱了二斤冰糖,在下午的活動開始前,自己又站在講桌後,向孩子們宣布:“我們開學一個月了,我答應過,一個月上課滿全勤的同學有獎勵哦。”
哇,真有獎勵!
雖然這件事早知道,可是沒有給過獎勵,孩子們心裡還是有疑慮,一聽立刻紛紛議論起來。
祝曉敏等一會兒才擺手,示意大家安靜,拿著簽到的本向大家說:“除了獎品,我們還有精神獎勵,現在我從一班開始念,念一個名字,就上來一個同學領獎口,羅老師就在那邊寫下同學們的名字,另外獎一朵小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