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曉敏看她一眼,微微搖頭:“不是籌備小組,小組的名單早已經報去廠組,到現在也沒得改了,之後大賽開始後還有很多工作,你願意的話可以參加。”
反正到時候還要調很多人手。
姚依依一聽,雖然多少有些失望,但也不願意錯過這個機會,急忙點頭:“願意願意,當然願意,曉敏,要是我有什麼不懂的,你可要教我。”
最好是,也讓她研究出什麼新技術。
祝曉敏笑笑,隨口答應。
轉眼間,進入九月,離比賽隻有三天,祝曉敏又從各車間抽調了一批人手,開始做最後的布置。
初賽的場地選在五個紡織車間,籌備小組的五個人各帶幾個從車間辦公室抽調出來的助手坐鎮,祝曉敏和鄭明江兩人加上質檢部兩個副部長做為巡檢,在幾個車間中間來回巡視。
而在車間之外的空地上,另搭了一個涼棚,下邊擺上一長排的桌子,扯出“全廠織工紡織大賽”的條幅,整個質檢部的人都在這裡,做為評選。
這裡每一個環節,廠領導也可以隨時參觀檢查。
五個紡織車間,各有紡織機三十台,也就是說,每一場有150人同時比賽,比賽的時間為一個小時。
全廠參賽職工有823人,其中兩個車間分五次比完,另三個車間加賽一次。
比賽沒有任何多餘的規則,就是用相同的紗綻,各自一個小時內織出平紋布,籌備小組現場淘汰掉出現卡線斷線嚴重的職工。
之後,完成的平紋布作品送去外邊的評選台,由質檢部的人現場質檢,再淘汰掉一批,剩下來的,就是通過了初賽,旁邊有工作人員現場記錄名單,之後公布,進入複賽。
複賽仍然是一樣的方法,隻是改成織難度稍高的斜紋布,賽時一個小時,再淘汰掉一批,剩下的進入決賽。
決賽時間兩個小時,各職工可以自由發揮,質檢部檢驗後,再篩掉一批,剩下的由祝曉敏、鄭明江和幾個廠長評出名次。
這是公布出來的賽製,沒有公布出來的,是那些淘汰掉的人,一樣被會籌備小組的人標注,名字就用圓珠筆寫在了織出來的廢品上。
隻是第一天,不管是幾個廠領導,還是各部室的負責人,看到從車間送出來的又是斷線又是卡線織成的東西都忍不住皺眉。
祝曉敏隨手扯一塊布過來,翻名字來看:“三車間的張香蘭,我記著進紡織車間有五年了吧,半個小時不到,斷線七次,卡線十三次。”
再扯一塊過來:“六車間的劉春陽,進紡織車間三年,半個多小時卡線五次,斷線六次。”
再扯一塊:“二車間的衛巧蘭,進紡織車間四年,半個多小時斷線六次,卡線六次。”
再扯一塊:“五車間的趙愛芳,進紡織車間四年半個多小時斷線三次,卡線七次。”
……
聽著她一一說下去,不止杜騰飛幾個人臉色難看,許明江也早已經皺眉,忍不住說:“一個小時,如果是因為比賽心裡緊張,最多前邊十幾分鐘出現這種情況,可是半個小時之內頻繁出現,那就是技術問題了。”
祝曉敏問:“許部長總該知道,每年那麼多瑕疵布是哪裡來的了吧?”
許明江連連點頭,看看幾個廠長,“嗨”的一聲說,“這車間裡調配工人崗位,可是生產業務部全權安排,這範部長就算沒有之前的錯誤,用人這麼隨意,這工作也做的太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