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祝曉敏沒明白。
裴聞遠提醒:“去年你給廠子裡的人落戶。”
祝曉敏恍然大悟:“還真是你們幫忙,那麼點小事,實在不值得找領導插手。”
楊浩中笑:“聞遠也隻是指使一個人過去問了問。”
原來那天那個人不是偶然過去的。
祝曉敏忙向裴聞遠道謝。
裴聞遠微微搖頭,歎氣:“其實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隻是這幾年不知道怎麼風氣就成了這樣。”
在那個時代逐漸遠去之後,這幾年寬鬆一時,很多窗口單位漸漸有了吃拿卡要的風氣,“臉難看,事難辦”六個字,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變成某些人的標簽。
祝曉敏多走過一世,自然也明白,也不評價,隻是說:“多虧你們幫忙。”
楊浩中含笑說:“我們算是互相成就,客氣話不用說了。”
說的倒也是。
當初祝曉敏建瓷窖口的食品廠,得到兩人大力的支持,而食品廠的成功,成為他們工作中的政績,之後羅亭淵推那一把,到了今天的位置。
而食品廠總廠和分廠拆分,金家的一幫人調來分廠,也是他們幫忙完成了最後一步。
這麼看來,他們和逐鹿食品廠還真是一段不解之緣。
幾個人感慨一陣子。
裴聞遠又問起祝曉敏的工作。
祝曉敏多少有點尷尬,隻是說:“在紡織廠,我隻是負責一個車間的生產,彆的沒什麼。”
裴聞遠笑:“要不是提前知道你做出的成績,還真被你這話糊弄過去。”倒也不再追問,而是問起這幾年她的大學生活,另外就是逐鹿食品廠的現狀。
這些倒是有很多話說。
祝曉敏頓時變的輕鬆。
楊浩中聽一會兒,也跟著笑:“當初你考走之後,我們才知道,你們原來那個知青點,居然就考走三十三人,還不算你在內,聽說都是去了京城?”
祝曉敏向江星宇看去一眼,見他有些尷尬,有些好笑,倒也不特意點出來,點點頭:“那幾年我們都沒放下書,所以報考的時候比較大膽。”
“還常有聯係?”裴聞遠問。
祝曉敏點頭:“那幾年,我和苗詩文、謝承誌是租房住在校外,他們每個星期都會過來聚聚,一直到畢業,現在還是常常寫信。”
裴聞遠很有興趣:“京城的逐鹿食品廠,說是你們知青集體出資?”
祝曉敏點頭:“原本隻是建幾間庫房,為了給瓷窖口逐鹿食品廠打開銷路,後來做著做著,就做成現在的樣子。”
楊浩中忍不住笑:“你這話說出來,也不知道多少人恨的牙癢癢。”
彆人做事業,千難萬難,她這倒像是無心之舉。
祝曉敏倒不謙虛:“我們人多,各種人才都有,最重要的是人心齊,彼此信任。”
各種人才都有,確實是一個最優越的條件,可是人心齊、彼此信任才是基礎。
兩人聽著,都連連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