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可憐了那個女子。
那期間,駱母就沒少去她家裡撒潑鬨過,這麼一折騰,街坊鄰居對此還能有不知道的?
所以,那女子及其家人竟是受了大連累。
待事情處理結束,接受了公安同誌的批評和思想教育以後,那女子的家人又不願意女兒就這麼不明不白的嫁給孫老四那樣一個無賴,隻能舉家悄悄搬走。
究竟搬到哪裡去,周邊並沒有人知道。
隻不過那家人搬走的時候,有鄰居偶然間遇到,就看到了那女子的模樣,說是看上去似乎都有些精神失常了。
對此,周圍並沒有多少人持同情的態度。
眾人的普遍看法是:自己不加檢點落得這樣一個下場,也是活該。
話說回來。
為了扭轉這件醜事的性質,瞞過公安同誌和人民群眾的眼睛,駱家和榆樹溝村長當真商定好了給駱傑和春杏兩個人結親。
為了圓這件事。
待思想教育結束以後,兩家也沒擺桌宣揚,兩個孩子領證又不夠年紀,所以就隻低調的把春杏送到了駱家做兒媳婦。
不過。
由於那件事情畢竟不光彩:外人被蒙混過去了,雙方當事人親屬之間還能不知道真相是怎麼樣的嘛。
再者,春杏這個兒媳婦本來就不是駱家千挑萬全出來的,把她帶回家裡,不過是不得已而為之,沒彆的辦法了。
因此,春杏在駱家的待遇並不算好,也可以說得上是糟糕透了。
即便沒有像當初小麗那樣動輒就遭受一頓毒打,卻也要從早到晚一直乾活不停歇。
春杏哪裡吃得了那樣的苦?
該說不說,她在家裡也是受寵的,不然也不能送她上學。
這不,她也哭鬨過幾次,不過駱母根本不理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