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一個健康運轉的朝廷,並不需要君王事必躬親,作為君王隻要知人善任,把控好大方向,剩下的一切,自然會有朝廷中的官員們來實施。
就好似前一段時間,紂王名義上告病,其實在晝夜不停的通讀《封神演義》,還偷跑出了朝歌去尋了一趟聞太師,朝政大事也一直運轉如常,並沒有出現什麼問題。
即便如此,紂王也不敢將權力放出去,甚至他還會逐漸的從臣子的手中,回收權力。
也不是因為彆的事情,就是他忽然意識到了一點,如果當臣子們發現“君王”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並非是“必要存在”的時候,會發生怎樣可怕的事情?
而且此類事件,也並非沒有發生過。
不論是在夏朝,還是商朝,都經曆過此類的動蕩,夏朝更是四十年無君主;他們大商同樣是在成湯駕崩之後,大權落於伊尹之手,以臣子之名,攝政當國,行廢立之事,之後更有九世之亂,讓大商逐漸喪失了對各諸侯國的掌控。
直到盤庚遷殷之後,大商才算是中興。即便如此,一直到紂王這一代,中間也是起伏不斷。好在紂王英明神武,繼位之後群臣效命,諸侯臣服,國力蒸蒸日上。
但這隻是表麵上的光鮮,內中之暗潮湧動,並不是所有人能都感受得到的。
薑王後素有賢名,再加上當日殷郊喬裝打扮,隨武成王黃飛虎出征北海,薑王後心中便有所預料...雖然她並沒有因此而向紂王詳細詢問,但從紂王平日裡的一些言語之中,也能察覺到風雨欲來之勢。
隻是...麵對那樣的對手,薑王後能做的事情,也並不多。為今之計,也隻能是幫助紂王穩固後宮,以免後顧之憂。
薑王後的心意,紂王當然能夠感受得到,娶得賢後如此,乃是自己的福分,夫複何求?
薑王後賢淑,西宮與馨慶宮的兩位娘娘也同樣聰慧,雖然薑王後口中說讓她們一同留在中宮,陪大王解悶放鬆...但這會兒還是自覺起身,向陛下與王後娘娘請辭。
陛下許久不來後宮,如今專程來中宮,應當是有事尋王後娘娘,或許陛下並不反對她們留在這裡,但這不妨礙她們自己的分寸。
果然,西宮與馨慶宮的兩位娘娘請辭的時候,陛下並沒有挽留,而是點頭讓她們自行離去。
<
br>????這下子連薑王後的神情也不得不凝重了起來,究竟有什麼話,連她們兩個也不便知曉?
“梓童還是自己看看吧。”
紂王從自己的袖筒之中,取出了蘇護上奏用的竹簡,送到了薑王後麵前。
薑王後見狀還是稍愣了片刻,下意識就想要拒絕,這畢竟是外服諸侯所上之奏表,自己如何能看得?
但又想這是陛下特意取來,恐怕其中之言,與自己有所關聯,她便向紂王鄭重一禮,道一聲:“臣妾鬥膽一觀,還望陛下恕罪。”
而後,她將竹簡平鋪,展於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