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吾適老六畫餅,聽的老六熱血沸騰的,大明科學研究院,多好的名字,自已還是院長呢!
“叔父這不合適吧!”
朱標再次質疑。
“老大,你以後是要當皇帝的人,我問你個問題啊!推動社會進步的是什麼?”
朱標思索良久,沒想到好的答案。
“請叔父指點!”
朱標這點兒挺好的,願意虛心求教。
“推動社會進步的,是科學的發展,是生產力的提高。”
朱吾適又要開始講課了。
“就拿農具來說,原始社會人們用木石製成的農具,後來是青銅,再後來是鐵製的,然後直轅犁,曲轅犁,到現代的機械化,這些農具的進步,大大提高了種地的效率和糧食的產量!”
“這就是社會的進步,這些農具沒有一個是皇帝發明的,也都是在不同的朝代發明出來的。”
“這就是科學!”
“還有你們的兵器,越來越鋒利,越來越堅硬,甚至出現了火銃和火炮!這,也是科學!”
“作為一個皇帝,最不應該的就是隻知道讀四書五經,人都讀傻了,你看看你們大明的官員,有多少當著縣令卻連農作物都不認識,有多少挨著黃河卻壓根兒不懂治理水患,天天就知道讀四書五經!”
朱吾適越說越氣憤,在他看來,華夏就是因為被讀書人統治地太久了,不僅失去了血性,也阻礙了社會的進步發展。天天就知道搞政治鬥爭。
當然了,這個想法也有失偏頗。
朱吾適主要是想提高那些在科學農業等方麵有所建樹的人的社會地位。
隻要科學發展不落後,憑著華夏的地大物博和悠久的曆史文化,再加上漢人的勤勞,必然不會再出現近代這種屈辱史。
朱標默默的消化著朱吾適的話。
“老大啊!你爹當了三十來年皇帝,被砍頭的官員有十幾萬,對大明其實沒什麼太深遠的影響,這些空缺很快就填補上了。”
“如果會製作火銃和火炮的人都沒了,火銃和火炮也沒有了,重新發明出來需要多久?可能需要幾十年甚至上百年。”
“這點兒我認同叔父的,我要是皇帝,我肯定讓人將各個行業的知識都記載下來,以供後人學習研究。”
“然後這部著作就叫《永樂大典》是吧?”
朱吾適沒想到啊!這都行。
“叔父,為什麼叫《永樂大典》?”
朱棣不解的問朱吾適。
“我瞎說的!”
“可是我莫名的覺得這個名字很親切,不知咋回事兒!”
“因為是我說了,所以你覺得親切,其實你隻是對我親切,這叫愛屋及烏!”
朱吾適隨口胡謅。
“是這樣嗎?”
朱棣喃喃自語。
“在我看來,老六你如果成功了,將來史書必有記載,說不定你在史書上的評價比你幾個兄弟都要高呢!”
朱吾適打斷朱棣的胡思亂想,繼續鼓勵老六。
十幾歲的小孩兒哪受得了這種刺激啊!更何況他一直不怎麼愛說話,一直認為自已就是個平平無奇的朱元璋的兒子。
今天有人告訴他,他可以很牛逼,怎麼能不激動。
不善言辭的老六憋的臉紅脖子粗的,也沒憋出一個字。
“但是有一點兒啊!貴在堅持,你要是不能堅持,或者遇到點兒挫折就放棄了,那你也就那樣了,沒什麼大出息。”
“叔父放心,我一定會堅持下去的。”
老六拍著胸脯保證。
朱吾適很是欣慰,這才來了兩天,自已就給大明弄了個科學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