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就是招人的問題了,前期主要是招各種工匠,還有對物理感興趣的讀書人,一心想要科舉的人,堅決不要。”
“咱們得找那些願意為了科學,奉獻終身的人。”
“當然了,待遇一定要好,不能寒了科學家的心。”
“說你呢,老朱,彆摳摳搜搜的。你大明要想江山永固,可離不開他們。”
“必須比官員的俸祿多,這樣才能吸引人才。”
“還有工匠的地位,要提高,那個什麼匠籍就是個陋習。”
“哪有這種規定啊,爹乾什麼兒子就得乾什麼?”
“你老朱家不也就隻有老大可以繼承皇位嘛!”
“而且工匠這種工作,沒興趣你硬逼著他乾,他也乾不好。”
朱吾適越說越是激動。
他真的挺不理解古代對工匠的管理的,隻能為朝廷服務也就算了,還他娘的搞世襲製。
這得扼殺多少人才啊。農民的兒子可以當狀元,工匠的兒子就不行啊?
朱元璋就這麼乖乖的聽著,也不反駁。
一個政策的製定可不是一句話兩句話的事兒。
等到朱吾適說完了,朱元璋才開口。
“賢弟啊,咱知道,你們那個世界跟大明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咱們慢慢來。”
“你看這樣行不,咱們先招工匠,俸祿給他們高點兒,然後如果有貢獻的人,可以破例讓他們的子孫後代脫離匠籍。”
這當領導的和不當領導的他就是不一樣。
領導永遠想的都是價值,哪來的那麼多感性啊。
誰錯了,都沒錯。朱吾適單純覺得工匠們挺辛苦的。朱元璋則想的更多一些。
“你是皇帝,還是你說了算的,我隻是覺得每個行業都有他的價值,如果太不被尊重,沒人乾了,這個世界的運轉都會受到影響的。”
朱元璋也很認可這個觀點,他很討厭商人,不也沒有對商人動手嘛。
他喜歡讀書人,殺起來也沒有手軟過。
“最後一點就是要注意保密了,以後大明皇家研究院得弄成保密部門,可不能讓咱們先進的技術被敵人學去了。”
哪怕是在現代,一些技術含量高的地方,都是嚴格保密的。
上個班都得把手機攝像頭貼起來,防止防止拍照的。
“這個是必須的,咱到時候派軍隊在旁邊駐紮,哪個敢偷咱的研究成果,咱給他抽筋剝皮。”
朱元璋說的抽筋剝皮就是字麵意思,畢竟剝了皮填上草,掛旗杆上這種事兒他都乾得出來。
能想到的朱吾適都說了,至於其他的,就彆為難他了。
“對了,山西那邊遍地煤礦,回頭記得派人去看看,還有懷慶府,那邊也有煤礦。還有撫順,也不知道你們現在是叫撫順還是玄菟郡,那裡可是沒成為煤都的。”
朱吾適這隨便說幾句,就能省了朱元璋老大的勁兒,這就是信息差帶來的好處。
朱元璋用心的記下這幾個地方,準備回去就派人去調查一下。
他的願望可不隻是應天府的百姓不再挨餓受凍,而是要讓全天下的大明百姓都不再挨餓受凍,需要的煤礦很多的。
朱吾適也不知道自已這樣做會不會造成工業汙染,氣候變暖。
說不定以後的世界霧都就不是倫敦,是應天府了。
但是曆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擋也擋不住的。
那不如讓自已當這個舵手。
當然了,環境保護還是要重視的,得有計劃的發展科技。
朱元璋一回到皇宮就開始下命令。
先讓工部去建研究院,又讓戶部去招收工匠,這個錢肯定是朱元璋自已出的。
他的內庫現在比國庫要富裕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