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你們大明有火銃吧?這玩意兒不就是槍的早期形態嗎?”
“多動動腦子,沒必要一步到位,做出來的東西跟現代一樣。”
“就像這個煤球爐,它的作用就是配合蜂窩煤,能夠取暖做飯,還不會讓人煤氣中毒。”
“沒人規定它必須是鋼鐵製作的吧?科技可不是照搬照抄,要有自已的思考的,要學會隨機應變。”
老六這才恍然大悟。
他這是陷入誤區了。
像手榴彈這種東西,他就知道變通,做不出拉花,那就做個引線。
因為他知道,這些東西技術含量比較高,大明做不出來,那就得變通。
煤球爐這種沒什麼技術含量的,他就覺得已經沒什麼改進的地方了,就得按照圖紙上的做。
有時候是這樣的,往往複雜的問題能夠解決,卻會被簡單的問題絆住腳。
“等我回去給你查查耐火材料咋做吧。”
“我記得小時候的煤球爐就是跟泥燒的一樣。”
這一個個的,就沒有省心的,這麼簡單一個問題,還得自已出馬。
雖然百度一下就行了,但是狗日的大明它沒有網啊。
給老六上了一課,好為人師的朱吾適很是滿意。
中午朱吾適和學生們就在研究院吃的飯。
不是什麼山珍海味,就是普通的大鍋飯。
說起大鍋飯,就不得不提河南的燴菜了。
朱吾適上大學的時候去河南旅遊,住在一個同學家。
<b
r>????剛好村子裡有老人去世了,他就跟著去吃了一頓燴菜。
還真是挺不錯的,最關鍵是,後來到飯店吃的,還不如村子裡的。
他問那個同學原因,同學說他也不知道,但是這個燴菜,自已做出來的,就是沒有婚喪嫁娶的時候大鍋做出來的好吃。
朱吾適就從網上搜了一下,將製作方法告訴朱元璋他們了。
其實挺好做的,就是一鍋亂燴,有啥放啥。
大明皇家科學研究院吃的就是這種燴菜。
學生們哪裡吃過這種東西啊,一個個吃的肚皮溜圓,直呼吃撐了。
朱吾適則覺得一般般,畢竟很多蔬菜這時候還沒有進入大明呢。
看來回頭得買點兒菜籽過來種了,畢竟他現在在大明吃飯的時候越來越多了。
總是那幾樣蔬菜,都吃膩了。
眼看著冬天也不遠了,最好是搞幾個蔬菜大棚,不然冬天就隻能回家吃飯了。
這麼一想,事情還挺多的。
吃完飯,學生們又在大明皇家科學研究院待了一下午。
主要就是看怎麼打煤球!
手榴彈的製作過程太危險,不能讓他們靠近。
高爐那麼熱,也不方便。
倒是踩煤球這件事兒。
又安全又簡單。
學生們輪流體驗了一下,還比說,挺新奇的。
朱吾適是沒什麼興趣的,這東西他小時候就玩兒過了。
日頭西斜,學生們也該回去了。
朱吾適將學生集合起來。
“我想今天的體驗對你們來說肯定是比較新奇的,今晚回家一人給我寫一篇觀後感,六歲以下的就彆寫了,瘋玩兒了一天,估計回去躺下就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