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吾適一邊吃著難以下咽的飯菜,一邊思索著到底怎麼才能改善農民的生活。
蹲在他旁邊的朱雄英捧著一個大碗,一口一口地吃著,小眉頭都擠成一團了。
朱吾適有點兒心疼朱雄英。
“小朱啊,不好吃就彆吃了,一會兒大哥哥讓人去給你弄點兒好吃的。”
朱雄英抬起頭,認真地看著朱吾適說道。
“大哥哥,雄英可以的,農民伯伯吃的下,雄英也吃得下。”
說完,繼續低頭乾飯了。
朱吾適摸摸朱雄英的腦袋,感慨道。
“小朱好樣的,你要記住,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朱雄英點點頭,表示自已記住了。
一直乾到日落黃昏,朱吾適他們才踏著夕陽回去了。
回去的路上,朱元璋的摩托車被馬皇後沒收了。
甚至連三輪車都不讓他騎了。
朱元璋隻好跟著朱雄英一起,蹲在朱吾適的三輪車鬥裡。
“賢弟啊,現在知道咱為啥摳了吧,百姓們生活苦啊。”
“就這已經比咱小時候好多了,咱小時候要是能吃上這麼一頓飯,咱的家人也不會餓死了,咱也不需要造反了。”
“造反可是掉腦袋的活兒,真以為咱就那麼樂意乾啊。”
朱吾適沒有說話,不過他覺得,朱元璋應該是樂在其中的。
以朱元璋的性格,他就不是個安分守已的人。
要不然人家湯和為啥不找彆人,偏偏找朱元璋呢。
“賢弟啊,你說有了這些高產作物,咱的大明還會被推翻嗎?”
這是朱元璋心裡的一根刺,他拚死拚
活地打下來的江山,才短短兩百多年,就被折騰沒了。
每次想到這個,他心裡就來氣,比想到朱棣造反還要來氣。
朱吾適思考了一下,然後說道。
“大概還是會的吧,這年頭,沒有永恒的王朝。”
“就算有了高產作物,也不代表你大明就能江山永固啊。”
明朝滅亡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
簡單概括,就是老百姓活不下去了。
為啥活不下去,最大的原因就是,人口增長了,土地就那麼多,還都把持在上層人的手中。
就算產量提高了,如果曆史還是像原曆史一樣發展,土地兼並厲害,百姓不還是沒有活路嘛。
提高產量的同時,還要開辟新的路,讓那些上層人不要總是把眼光放在土地上。
這樣百姓有基本的生活保障,造反的概率大大降低。
華夏的百姓是最好糊弄的,隻要有口吃的,但凡活的下去,就從來不惹是生非,隻會低著頭,努力生活。
所以對外擴張真的是一條非常好的路。
出海一趟賺的錢,比費儘心機兼並十年土地還要多,誰還去跟百姓搶那點兒土地啊,出海不香嗎。
具體能不能行,朱吾適也不清楚,走一步看一步唄,總之不會比原曆史更慘就是了。
這次種土豆的,都是應天府附近的皇莊。
等到土豆收獲了,更多人看到了土豆的產量,等到秋天了再慢慢向外推廣。
直到傳遍整個大明。
朱元璋也是很忙的,不可能天天去種地,這次種地也是帶著家人去體驗一下。
讓他們不要忘記百姓的不容易。
時間飛逝,轉眼又是一個多月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