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六對朱吾適的到來已經不驚訝了,沒事兒的時候,他幾個月都不來一次,有事兒了,一天來幾趟都不奇怪。
朱吾適說明來意後,就讓老六去忙了。
他則帶著幾個人在研究院裡到處溜達。
幾人像好奇寶寶一樣,這裡看看,那裡瞅瞅。
朱吾適則是向他們介紹了一下研究院的大致情況。
經過將近一年的發展,研究院已經初具規模了。
工廠都搬遷到了更遠的地方。
研究院現在隻負責比較安全的研究。
不安全的研究,特指火藥。
研究院現在分了很多區。
最大的兩個區就是住宿區和工作區。
兩個大的區域之間由高牆阻隔。
每次進出都有士兵負責盤查。
畢竟涉及到了一些需要保密的技術。
住宿區現在基本上都是匠人在居住。
朱吾適計劃等以後資金充裕了,在旁邊建個家屬院。
年限夠的,貢獻大的,就分套房子,讓這些匠人把家人接過來一起居住。
但是鐵飯碗是肯定不會有的。
最多就是建個職工子弟學校,各種學科都可以教,甚至四書五經都有。
分配工作則是沒有的,想進入研究院,就要靠自已的本事。
當然了,這些人也不愁工作,附近有很多工廠的。
腦子不行乾點兒體力活兒也餓不死。
腦子不行還不想乾活兒的,那不好意思,哪兒涼快哪兒待著去吧。
工作區也做了劃分。
像是危險係數稍微高點兒的鋼鐵,分在了最偏僻的角落。
高爐要是炸了,也是有危害的。
木匠這種危險係數低的,位置就不需要那麼偏僻了。
另外研究院還有研究造紙的,織布的,玻璃,水泥,農具改進的。
各行各業的都有,理論研究的時候就在研究院搞,需要去工廠,或者田間地頭的,研究院還有專人護送呢。
突出的就是一個貼心。
研究水泥的最牛逼了。
為了研究水泥的使用方法,這些人在研究院鋪了很多水泥路。
然後還在研究院蓋了個小洋樓。
圖紙是老六自已設計的,當然也是借鑒了現代的一些房子。
自從見識過現代的豪宅後,老朱家的兒子們就有點兒嫌棄皇宮了。
夠恢弘大氣,也夠精美,但是住著不舒服,采光一般,也不夠溫馨。
研究院這棟小洋樓現在就是老六在住。
負責建小洋樓的那幫人現在已經去了天上人間的工地,負責技術指導。
小洋樓的外牆直接塗抹的水泥,不同之處在於,牆上雕刻了很多好看的花紋。
至於是水泥沒乾之前雕刻的,還是咋弄的,朱吾適就不知道了。
反正挺好看的,要是再上一下色就更好了。
小洋樓的窗戶都是落地窗,用的雖然是普通玻璃,但是也夠用了。
朱吾適家裡的玻璃也不是鋼化玻璃,這麼多年了,也沒碎。
就是不知道大明這種相對粗糙的技術,做出來的玻璃硬度怎麼樣。
畢竟現代華夏的玻璃可是出了名的牛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