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章 驚變(2 / 2)

就在大家思索的時候,天際傳來滾滾驚雷般的聲音。

“奉武皇詔,三日後,召天下道官,凡有德者,成仙了道者,入太微宮麵聖,舉‘玄黃命世羅天大醮’,共襄盛事。”

聲音以洛陽為中心,向整個洪荒輻射,無論是那洞天福地,還是那海外群仙,皆可聽聞。

“這?”

人算不如天算啊。

神算子在心中歎息道,剛剛即使有黃四娘攪局,但是剩下的人明顯意動,畢竟他們修行的都不是洪荒法門,最好的選擇本來隻有自己,但現在新的選擇出現了。

······

金殿之上,文武百官看到中央穿著紫金八卦道袍,正坐在龍椅上的唐皇李泰明,一股詭異的氣氛再大殿之上彌漫開來。

從唐朝鼎盛以來,每一代君主無不是在佛道之間找尋平衡,戰戰兢兢,不敢有絲毫鬆懈,這可是真正的大忌。

要知道,除了李姓宗親,還有以武姓外戚等著看唐皇犯錯呢。

現在的天子繼位已有二十三載,而且正直春秋鼎盛,怎麼會犯下如此糊塗?

最後在詭異的氣氛中,一位科道言官在自家大佬的目光中,小心翼翼地走出隊列,芴板高舉,“聖上穿道袍上殿,實在是有違禮教,請聖上更衣,杖責今日禦衣間太監。”

作為一位乾綱獨斷的皇帝,李泰明一向討厭科道言官的說教,每當這個時候,要不就是將頭側向一邊,要麼就是怒目而視。

但是今天卻一反常態,哈哈大笑之後說道,“是該杖責,本來我還在猶豫,畢竟想到三日之後要開‘玄黃命世羅天大醮’因此這幾日一直在太微宮中靜心禮道,今日上了早朝,那禦衣間居然玩忽職守。”

這個時候另外一個言官越眾而出,“陛下之為雖然有失禮教,但是陛下之心卻合聖人教化,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拘小節,古有周公三吐哺,今有唐皇未更衣,此乃天下萬民之幸,微臣以為陛下可不必回避,當記錄於起居注內,叫後世之君學習。”

先前出聲的科道言官看向自己家的禦史台大佬:大佬,這也是你的人?今天這出戲該怎麼唱?

在場政治水平更高的大佬們更加不敢輕易說話,今日唐皇明顯是有備而來,鐵了心要穿道袍啊,而且這個時候最著急的當然不是自己這些人,何必為了那些和尚打頭陣?

三省六部的官員沒有一個喜歡和尚的,其中尤為甚者當屬戶部和禮部。

一位身穿袈裟,手持九錫權杖的和尚須發皆白,眉眼淡金,歎息了一聲之後越眾而出,“此言差矣,陛下雖然誠心為天下百姓祈福,但是豈可以道乾政?而且道家有‘玄黃命世羅天大醮’,我佛門也有‘萬佛朝宗水陸大會’,請陛下下旨,召天下高僧入駐萬佛明堂,為天下人祈福。”

“為天下人祈福?”李泰明的聲音轉冷,喉結之中仿佛有一團雷雲聚集,他從禦桌上堆滿的奏折中拿出一章打開念到,“甲子年五月十四日,蜀州相國寺征調民夫三萬重修十八座七重浮屠塔,以至於延誤修築長江堤壩之期,致使蜀中大澇。”

“甲子年七月二十六日,滄州府兵叛亂,逃入阿難陀寺,西北軍派軍追剿,被一尊羅漢擋於廟前,直言一入佛門,紅塵已消。”

“甲子年十二月九日,豐台縣大饑,府庫無一錢糧,戶部查閱,同縣水月庵占地萬畝,不須繳納一錢稅賦。”

念到這裡,李泰明將禦桌掀翻,明晃晃的奏折嘩啦啦地順著九層高台傾瀉而下,群臣驚恐,跪倒在地。

李泰明歇斯底裡,聲音如同雷霆落下,“你們這群和尚究竟是在為天下人祈福?還是在生吃天下人血肉?”:,,,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