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其他幸存者不是睡覺就是吹牛皮,閒得蛋疼還要吐槽下他們做飯水平。
瑪德,明明待遇一樣,為啥自己這些人就要做牛做馬?
“有人可能會質疑,大家都是災難的受害者,應該儘力保障大家!發揚人道主義精神!但各位!世界已經發生了深刻的改變!”
“顧首長在最近一次會議上指出,末世已經不是災難了!而是各位未來必須要適應的日常生活!所以我們庇護所這種救災式的運行模式,也要做出相應改變!”
“為了能在末世活下去,各位必須摒棄掉受難者的思維,不要等著救援、等著索取!你們已經不是受災者了!要變成末世前一樣的生產者!”
“我們要自給自足!不然等著誰發物資?喪屍嗎?救援組織嗎?還是等著天上掉下來?”
“各位務必要發揮自己的特長,在我們現有的生存架構下去創造價值!往大了說是為了人類存續,往小了就是為了你們自己!”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蔡安心講完這些後,全場一片寂靜,幸存者們神色各異,有迷茫的、有惶恐的、還有油鹽不進不忿的…
但目前還沒有人跳出來,都在等著後麵的具體政策。
“下麵我宣布一下具體待遇調整!稍後食堂、宿舍公示欄處都會有張貼,有記不住的下去可以再看看!”
普通幸存者(即為未承擔任何庇護所工作人員)每天的食物配給飯菜總量為500g。
貢獻型幸存者(即承擔有庇護所所分配工作任務人員)類似廚師、管理人員,每天食物配給飯菜總量為2000g。
高風險型幸存者(即隨軍戰鬥,進行後勤保障工作人員)日常待遇從作戰人員。
高技術人才型幸存者(能使庇護所整體實力有增強的人員)日常待遇從作戰人員。
附:嬰孩可申請奶粉、牛奶等特殊營養品,十歲以下待遇從貢獻型幸存者。
如今的待遇分層,就是一個簡單的貢獻區分,無貢獻者的待遇隻能達到最低生活標準,吃飽肯定不可能,這也是從製度設計上去達到減少米蟲的目的。
用利益去驅使這些人動起來,不然天天在宿舍躺著無所事事,吃飽了睡,睡飽了吃,無聊了還能去體育館娛樂,除了沒有手機網絡,豈不是過得比末世前還爽?
那顧承淵部成什麼了?這些人的奴隸和長工嗎?來這伺候老爺來了?
所以做出分層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戰士的地位還要通過特殊待遇這種手段,潛移默化的提到最高!
這也是顧承淵和蔡安心等人的一眾共識!
至於小孩子那塊,雖然短期沒有收益,但更重要的是長期投資,不可能讓人類到自己這一代就完了,想要存續還得看下一代。
選擇十歲這個分界點也是有深層考慮的,十歲前的孩子相對脆弱,末世的醫療水平也是一落千丈,不如保障他們相對舒適的生活,降低夭折率。
十歲後開始讓他們接觸點末世的毒打,這段時間是三觀塑造的黃金期,免得生出驕逸之心,培養出危機感,不要把十歲前的待遇當成理所應當!
這個製度一出,不知道還會不會有孩子總想著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