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吉他的聲音,我絕對沒有聽錯,這就是吉他的聲音。”
“臥槽,林誠現在演奏的可是《偉大的獨奏》呀,這首音樂的氣魄也太宏大了吧?我現在甚至有種在聽管弦樂團演奏的感覺。如果這是林誠用吉他演奏的,那我隻能佩服他的吉他演奏水平,可問題是,這特麼是用琵琶演奏的,妹的,用琵琶能夠彈奏出這麼規模宏大的音樂?老子真的快要瘋了。”
“誰能告訴我,這充滿了東瀛風格的音樂是什麼樂器的聲音?”
“這是三味線,東瀛的傳統樂器!”
“我真的快要瘋了,有沒有誰數過,林誠已經用琵琶彈奏了多少種樂器的聲音?”
“雖然沒有仔細統計,但是最起碼也有二十種了。”
“準確的說,是二十三種。”
“老天呀,林誠手裡的琵琶成精了吧?要知道這可是琵琶呀,怎麼可能模仿出這麼多種樂器的聲音?”
“看了林誠的表演之後,我這才知道,原來咱們華夏的民族樂器竟然也能這麼牛逼。”
“以後如果誰要在我麵前說華夏民族樂器不行,老子直接大耳刮子抽他。你看看那些西洋樂器,有能模仿幾十種樂器聲音的存在嗎?”
……
在接下來的表演中,林誠分彆用琵琶模仿出各種樂器的聲音,因為他模仿的基本上都是常見的樂器,所以當林誠將樂器的聲音模仿出來後,現場立刻就有觀眾聽出了這是什麼樂器的聲音。
在這種互動之下,現場的氣氛始終保持著最火熱的狀態。
而最讓現場觀眾感到難以置信的是,林誠用琵琶模仿出其他樂器的聲音的同時,並非隻是簡單的模仿而已,而是直接表演出那種樂器的代表曲目。
這些曲目時而氣勢恢宏,時而平靜溫婉,時而如流水連綿不絕,現場的觀眾在因為林誠的表演而感到精神振奮的同時,還享受了一場來自於音樂的視聽盛宴。
這點從觀眾們臉上那如癡如醉的表情中就能夠看出來。
因為演奏的曲目比較多,這場表演足足持續了將近半個小時的時間才結束。
如果是普通的表演,就算現場觀眾們沒有露出不耐煩的表情,恐怕也也會感到些許的疲憊。
可是在欣賞林誠表演的過程中,現場觀眾們非但沒有感到絲毫的疲憊,反而越發的感到興致勃勃。
對於林誠的表演,現場觀眾們一直保持著濃濃的的期待感。
因為誰也不知道接下來,林誠會用琵琶模仿出什麼樂器的聲音,又會用琵琶彈奏出什麼經典曲目。
正是懷著這份好奇,現場觀眾們非但沒有感覺到任何枯燥,反而精神越發的亢奮。
當然如果隻有這些,並不足以讓現場的觀眾精神一直保持振奮。
畢竟林誠表演的時長足足達到了三十分鐘,這段時間可不算短。
最讓觀眾們感到驚喜和意外的是,林誠用模仿出樂器的聲音演奏的經典曲目竟然出於意料的好聽。
因為這期節目早早就已經將主題宣傳了出去,所以參加這期節目的觀眾中有不少是專業的人士。
他們自然能夠聽出,林誠演奏的水平有多高。
不過也正是因為如此,不少觀眾在聽到林誠的表演後,頓時受到了不小的打擊。
要知道林誠使用的可是琵琶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