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當前話題的演變——(1 / 2)

換成粵省話之後,

這位老師立馬就像打開了話匣子一般,變得非常健談起來……

通過短暫的交談,

何雨柱得知——

眼前這位擁有一個明顯地中海發型的老師,

名叫李盛,是羊城第一大學的其中一位教導主任。

今天下午,帶領其中兩個班過來上勞動課……

嘮嗑著,嘮嗑著~

就在李盛準備將話題往何雨柱他們此行的詳細計劃上引的時候。

何雨柱卻是巧妙地避過了他挑起來的話題,

隨即順勢將話題引到了他們的勞動課上邊來。

比如,如今距離插秧苗還有較長一段時間,現在就開始翻田,會不會太快了……

原來——

歸他們管理的這些稻田,

在這第二季插秧之前,需要翻耕兩次~

現在翻一次田,

到臨插秧之前,再翻耙一次……

漸漸地,

隨著話題深入~

再結合如今眼前的景象,何雨柱心中不禁感歎:

終於算是清晰地認識到了這些大學生們的勞動課主要是怎樣的一種模式了~

插秧前,翻耕稻田;

插秧後,管理莊稼;

莊稼成熟了,采收莊稼……

翻耕稻田時,沒有足夠的耕牛……那就男生頂上!

他們這樣跟耕種掛鉤的勞動課,

雖然乾的活兒……又累又苦;

但是他們絕大多數人都是積極參與其中的~

並且,這些學生們似乎並不覺得有什麼不妥之處,反而對此充滿熱情和乾勁……

在占比時間上,

他們這勞動課……可以說是相當多了~

平均每周居然有兩個小半天,也就是一整天;

據說其他的一些大學或者中大專,這類似的勞動課占比時間,更多……甚至有平均占總課程的一半時間~

……

在何雨柱有意引導之下,

當前話題很快就從勞動課耕種引到了關於人力、牛力翻耕,朝機械化過渡的問題之上——

從如何提高翻耕效率和質量開始討論,

他們很快就談到了關於翻耕機械化的大小型號,優缺點,

以及需要因地製宜,不同的田地需要發明生產不同的設備……

在期間,

雖然李盛本人並不怎麼懂所謂的農耕機械化,甚至連何雨柱所說的很多專業術語,他都不明白其意思;

但是當何雨柱開啟滔滔不絕模式的時候,他卻是興趣盎然……

比如,何雨柱特意向他分享了一些自己對未來農業機械化的先進猜想,

這些猜想涉及到科技、社會、文化等多個方麵。

當然,這些想法都是何雨柱經過深思熟慮後才針對性提出來,故意用來勾起李盛興趣的~

不出所料,

對於何雨柱提出的那些猜想,李盛表現得非常感興趣~

雖然沒有舉一反三的提問,但是順著話題,他卻是能夠發出一些關於自己的見解和猜想……

甚至,隨著討論的深入,

何雨柱發現李盛的一些猜想似乎還跟自己的先進猜想,有著共同點和互補之處,

完全可以拿來互相補充和借鑒……

或許是因為他也親身體驗過了按人力拉犁的辛苦,

所以對於何雨柱口頭描繪的那幅——機械化宏偉藍圖,可謂是充滿了向往……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