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19章 李德明飄了(2 / 2)

北頌 聖誕稻草人 9727 字 11個月前

封路。

封鎖了整個河西走廊的道路。

目的是為了封死甘州回鶻,讓他們不能跟大宋、大遼聯係,向這兩位霸主求援。

他對手下兵馬下令,但凡遇見甘州回鶻去見大宋、大遼的使節,一律劫掠一空。

但凡大宋、大遼去見甘州回鶻的使節,一樣劫掠。

原本這也不算什麼大事。

畢竟對敵對的實力不擇手段,大家都能理解。

可偏偏手底下的人劫掠使節劫掠順手了,順手把遼國派去安撫西夏王李德明的使節給劫掠了。

一下把遼皇耶律隆緒惹火了。

遼皇耶律隆緒打服了高麗,騰出了手,立馬揮舞著馬鞭,衝到西夏教他做人。

……

滿朝文武聽到了寇準的解釋,仍舊覺得不可思議。

王欽若在沉吟了良久以後,開口道:“不論怎樣,遼國攻打西夏,已成定局。接下來就看,朝廷如何應對此事。是在西夏王李德明被打的向我大宋求援的時候出手幫忙,還是任由西夏和遼國打個你死我活,我們坐山觀虎鬥?”

曹利用皺著眉頭,沉聲道:“就不能趁機出兵,咬下一塊肉嗎?”

王欽若晃著腦袋,道:“不能,西夏若亡,遼人下一個要對付的,必然是我大宋。唇亡齒寒的道理,大家都懂。是否出手幫助西夏,為我大宋保住一個抵禦遼人的力量,可以考慮一二。

可若趁機去占領疆土,無疑是招禍。

若是跟遼人聯手,瓜分了西夏,等到遼人消化完了占領了西夏的疆土,勢必會對我大宋出手。

此乃自取滅亡之道,不可取。”

寇準、曹利用、寇季三人聽到這話,直皺眉頭。

滿朝文武,有點頭的,也有憋著嘴搖頭的。

曹利用沉聲道:“那要是趁機去遼國身上咬下一塊肉呢?”

王欽若一愣,失笑道:“挑釁遼國嗎?我大宋真要趁機對遼國出兵,難保遼皇耶律隆緒不會放棄西夏,轉攻我大宋,這依舊是取死之道。

說不定死的更快。

不可取。”

此話一出,朝中有不少人點頭。

寇準也若有若無的點了點頭。

唯有寇季暗暗的皺起了眉頭。

寇準看向王欽若,淡然道:“諸位不必在這件事上糾扯了。此事老夫和太後,早有定奪。”

此話一出。

滿朝文武的目光齊齊落在了寇準身上。

王欽若踏前一步,逼近寇準,質問道:“太師和太後早就知道了遼人要攻打西夏?”

寇準沒有隱瞞的點點頭,道:“早在去歲年末,老夫和太後就知道了此事。”

滿朝文武一片嘩然。

王欽若咬著牙道:“那太師和太後,又是如何得知此事的?”

寇準在這件事上隱瞞了寇季影子,淡然的說道:“自然是從各地送上來的奏疏當中發現的端倪。”

“什麼奏疏?”

“關於遼國背地裡派人從我大宋購買糧草的奏疏。”

“可否查驗?”

“可。”

“……”

此事事關重大。

王欽若頻頻質問寇準,有種代表百官的架勢。

寇準也沒有因為王欽若質問他而生怒,除了隱去了寇季在其中的影子外,其餘的有問必答。

王欽若要查驗寇準發現遼人攻打西夏消息的奏折,寇準也沒有阻攔。

當即,讓內侍宦官去了存放奏疏的地方,把那些寫有遼人購買糧草消息的奏疏拿到了垂拱殿上,供百官查閱。

王欽若、李迪、王曾等人代表百官,湊上前仔細查驗了一番那些奏疏以後。

李迪惱怒的道:“原來淮南、江浙一帶,以及代、唐、鄧等州鬨糧荒,是遼人搞的鬼。”

王欽若的關注點,從來都不在糧荒上麵。

他看完了奏疏以後,麵對寇準,質問道:“太師,遼人在我大宋大肆購買糧食不假,可是太師是如何從遼人購買糧食,猜測到遼人要攻打西夏的?”

寇準聞言,細細的把遼人一反常態向大宋示好,以及遼人在大宋購買糧草,再加上各國各藩屬之間的局勢的分析,給王欽若,以及滿朝文武說了一遍。

滿朝文武聽了一口,一臉恍然。

他們心裡不由自主的對寇準生出了佩服之意。

能把這麼多蛛絲馬跡聯係在一起,推斷出遼人動兵的意圖,著實厲害。

但是王欽若卻沒有就此罷言的意思,他盯著寇準沉聲道:“太師剛才說,早在你發現了這件事以後,就和太後對此事做出了處置,不知道太師和太後是如何抉擇的?”

寇準坦言道:“經老夫和太後商議,決定借機出兵,為我大宋開疆拓土。老夫和太後先是許了折種兩家便宜行事之權,其用意,是為了讓折種兩家在西夏和遼國大戰的時候,趁機出兵,牽製雙方。

隨後,老夫和太後又差遣丁謂為監軍,李昭亮為征討元帥,率領大同、永興、感德三軍,共六廂十五萬人馬,趕赴戰場。

隻要西夏和遼國大戰的時候,折種兩家的兵馬,能趁機牽製住他們。

朝廷大軍一到,自然能借機從西夏身上撕下肉,為我大宋開疆拓土。

西夏王李德明在遼軍入侵之際,必然會調動西夏精銳兵馬,抵禦遼軍。

各地城池內的守軍,必然都是一些老弱婦孺。

我大宋要是借此出兵,肯定能長驅直入。”

王欽若盯著寇準,眯著眼,冷笑道:“太師的意思是,你和太後瞞著百官,調動了不下於十五萬的人馬,參與到了這場大戰當中了?”

不等寇準開口,王欽若朗聲質問道:“太師和太後此舉,置我等於何地?”

滿朝文武聞言,一個勁的點頭。

王欽若擲地有聲的喊道:“太師和太後,分明是信不過我等,所以才沒有把此等大事告訴我等。太師和太後分明是不在乎我等,才會瞞著我等,不跟我等商議,就冒然出兵。

然,太師和太後有沒有想過,此戰不論勝敗,皆對我大宋不利。

若是借此為我大宋招來了禍端,誰能承擔?

他日遼人兵臨城下,是太師自請乞骸骨,還是太後自請自消後位?”

王欽若話音落地,便有禦史言官,紛紛出麵力挺他的話,紛紛質疑此次出兵的事宜。

:。: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