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性不如人,卻強行解題,自不量力。瘋了也是咎由自取,與旁人無關。”
李迪冷冷的說了一句。
“左右,拿下他,押到鼓廳看押,待到秋闈科考結束以後,送往開封府看管。”
李迪吩咐了一聲,不再搭理考場中瘋了的學子。
衙役們上前,拿著瘋了的學子到了鼓廳看押,回頭會送往開封府,至於他們到了開封府以後,會如何被處置,李迪沒有多言。
開封府知府薛田會妥善處理。
那些偷聽李迪說話的學子們,一臉愕然。
他們細思了一下李迪的話,才發覺。
貌似這一次的秋闈科考,不僅在考驗他們學問,還在考驗他們心性。
一些認真作答的學子們,以及寫滿了試題的學子們,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那些提早放棄了的學子們,一臉懊悔。
試題雖然難,可那是針對所有人的,而不是針對一兩個人。
能全部答對的人,必然少之又少。
而秋闈科考錄取的名額卻有一定的限製。
能答對全部考題的人,顯然占不了全部名額。
那麼心性的考驗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了。
剩下的那些名額,必然分配給那些心性不錯的學子。
此後兩天兩夜。
李迪、寇季、薛田三人,三班倒,開始巡視考場。
其間又有三位學子被逼瘋。
兩日後。
學子們紛紛交卷。
李迪三人點起了學子們的考卷以後,開了貢院門戶,放了學子們離開貢院。
隨著學子們離開貢院,此次秋闈科考的變態試題,也相繼傳遍了汴京城。
汴京城一瞬間轟動了。
數百位學子齊齊放棄科考,四位學子被逼瘋。
如此變態的試題,自然要一睹為快。
然而,汴京城裡的轟動,跟貢院裡的李迪三人無關。
在學子們離開了貢院以後,貢院的門戶再次被封鎖。
李迪、寇季、薛田三人,在貢院裡的後堂內開始閱卷。
宋初期,投獻、請托成風,為了避免這個弊端,先帝在位的時候采用了糊名製。
雖說至今朝堂上依舊有一些官員不讚成糊名製,但自從先帝采用了糊名製以後,一直保留至今。
所以當卷子落在寇季手裡的時候,就變成了一邊厚、一邊薄。
厚的一邊,有糊名封條。
當然了,糊名不糊名,其實寇季並不在意。
反正他也沒接到彆人投獻、請托。
閱卷的方式其實沒有寇季想的那麼簡單,反而十分複雜。
首先是初次篩選。
罷落那些不堪入目的卷子。
審閱的官員不止是寇季一人,還有不少開封府的屬官。
每罷落,或者取中一張卷子,都要在上麵給出評判,並且用印。
由於寇季出的題目比較難,又有很多學子自願放棄了科考,所以初次篩選的過程非常快。
初選過後,又進行了第二輪篩選。
第二輪篩選就遠比第一輪篩選要嚴格。
共有十位官員篩選。
超過七位官員決定罷落的卷子,才能被罷落。
當然了,這是正常程序。
由於寇季出的試題不正常,所以正常程序也沒辦法適用。
閱卷的卷房變成了寇季的一言堂。
經過層層篩選,最終選出了三百份的卷子,由寇季、李迪、薛田三人,再次審閱。
寇季早就看過了無數遍的卷子,所以他審閱的速度特彆快,他審閱完了以後,還幫著李迪、薛田二人審閱。
審閱到了最後,取中了一百三十二份卷子,也就是取中了一百三十二學子。
其中,全部答對了試題的學子,沒有一人。
其中答對試題最多的是四十六道。
答對試題最少的是一道也沒有。
說起來這位一道題也沒答對的學子,也是一個奇葩。
他瞅準了試題中的一道題,寫了足足六篇文章,其餘的試題全都沒做。
而他答出的這道題,跟寇季心裡的答案相差甚遠。
但是這位學子愣是用六篇文章,把寇季給說服了。
寇季果斷取中了他,在寇季看來,這是一個人才。
閱卷閱到最後,產生了一點小小的分歧。
那是在拆開了糊名以後,發現了柳永名字以後,產生的分歧。
關於取中柳永的問題,寇季和李迪產生了一點兒分歧。
李迪覺得柳永人品有問題。
寇季則覺得柳永知錯能改,應該給一個機會。
最終經過一論辯駁,在薛田偏幫下,寇季取勝。
李迪捏著鼻子取中了柳永,並把柳永從名列前茅,放到了榜尾。
隨後命人謄抄了取中的學子的籍貫、姓名,撰寫成榜文,張貼了出去。
秋闈科考,正式告一段落。
但寇季出題掀起了風浪,並沒有結束。
就在寇季三人準備離開貢院的時候,一個衙役小跑著到了後堂,稟告道:“三位上差,有學子聚集了一批士林的宿老,在門外等著你們三位。
準備找你們三位討一個說法。”
李迪聞言,瞥向寇季,道:“你惹出的麻煩,你去解決。”
寇季笑道:“這個容易……”
寇季對衙役招了招手。
衙役湊到了寇季身前。
寇季吩咐道:“你去找幾個機靈點的,臉生的衙役,扮作讀書人,混在人群中。然後再召集門外的衙役們隨時待命。
一旦我們三人出現在了貢院外,你就讓那幾個假扮讀書人的衙役,簇擁著其他的讀書人來襲擊我們三人。
屆時,你立馬帶衙役抓人,一股腦兒送到刑部大牢裡去。
先餓他們三天,不論誰出麵,都不能放他們出來。
三天後,再放那些宿老出來。
至於那些讀書人,我會收拾他們。”
衙役一臉愕然。
李迪、薛田嘴角抽搐了一下,並沒有多言。
寇季盯著正在發愣的衙役道:“還不快去?”